复旦EMBA:蝉联内地第一
日前,英国《金融时报》公布了全球EMBA课程2008百强排行榜。其中排名前10位的课程依次为:哥伦比亚商学院/伦敦商学院合作课程、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合作课程、三校合作课程、巴黎高等商学院/伦敦经济学院/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西班牙企业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伦敦商学院、哥伦比亚商学院。其中,排名第8的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课程,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和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合作的EMBA项目,已经连续三年跻身全球8强,并蝉联内地排名第一。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2008EMBA全球商学院排名中,名列第23,与2007年排名相同,与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并列21名)齐名,并且超过了许多老牌美国名校,如密歇根大学(排名28)、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排名并列30)、康耐尔大学(排名32)。调查表示,这已经是中欧连续五年进入世界25强商学院的行列。从今年EMBA项目的排名来看,英美商学院EM-BA项目的传统竞争优势有所下降。著名的西北大学,其本土EMBA项目排名在过去三年从第10降到第13,直到今年的第21名。连续三年排名大幅下降的美国名校还有,杜克从当初的第9名下降到今年的17名;康奈尔从第19名下降到25名再到今年的33名;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三年来的名次分别是30名、39名、54名。根据对《金融时报》2008年榜上有名的41家美国商学院、10家英国商学院平均排名的计算,美国商学院在2004、2006、2008三年平均排名持续下降,而且降幅相当大,分别为39名、50名、58名;英国10家商学院的平均排名也同样大幅度下降,2004年、2006年、2008年三年的平均排名分别为27名、38名、46名。
EMBA出现中国热
据记者调查了解到,美国商学院对考生吸引力下降的这一趋势,也从GMAT考试成绩的报送院校变化得到了证实。根据GMAT考试主办单位对GMAT的统计,从2001年到2007年,亚洲籍考生,GMAT成绩报往美国院校的比例从2001年的75%,降到了2007年的66.3%。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主任梁能教授也指出,商学院教育的重心,已经开始渐渐向亚洲地区和中国倾斜。对于中国商学院来说,这既是进一步发展的大好机会,也会带来世界名校兵临城下的挑战。因为,在本土遇到发展瓶颈的欧美传统名校,正在将越来越多的资源投向发展中国家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哈佛大学和沃顿商学院在过去两三年间,分别在上海设立了办事处。
据记者了解,该排名的评定标准主要分属以下三个领域:学生综合素质及其职业发展、学院的学术成果和研究能力,以及学院的国际化程度。EMBA是面向有经验的在职经理人设置的MBA学位,它的特点是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当前,世界各地对EMBA的需求量都在上升,但主要集中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亚洲的商学院是EMBA的后起之秀。亚洲的经理人普遍认为,放弃工作、就读全职MBA课程不具经济合理性。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戴启思表示,申请人包括许多薪资非常高的高级决策者。其中,一些人在开始上EMBA课程之前,薪酬就超过了100万美元。课程的申请者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涉身国际业务的经理人,他们可能在跨国公司工作;第二类是受到中国日益增多的机遇推动的人。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调查,中欧EMBA学员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平均工资已经达到21万美元,是全球EMBA学员收入最高的12家商学院之一,学员收入已经超过了像杜克大学、密歇根大学、瑞士洛桑这样的老牌名校的EMBA学员,收入的增长速度是全球最高的25家商学院之一。据中欧有关人士透露,来自跨国公司的申请人数在上升,而来自国有企业的申请人数却在下降———从4年前的12%降至目前的7%。从中国境外“飞来”的学生人数日益增多,主要来自日本和新加坡。欧洲工商管理学院EMBA课程主任查尔斯·葛路尼克也表示,参加EMBA课程的学生中,只有四分之一来自中国,其他学生来自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
梁能表示,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各国名校纷纷进入中国市场。2001年,《金融时报》EMBA排名开始时,榜单上只有两个在中国举办的项目,而2008榜单上的中国项目已经有10个,国外商学院在华举办或招生但未能进入金融时报榜单的EMBA项目,则远远大于这个数目。迄今为止,2001年的EM-BA50强,有15个已经跌出榜单。与中国热同时而来的是合作办学热,2001年的EMBA50强,全部是独立品牌;2008年的榜单上,则有15所是联合办学的合作品牌。2008年榜单的前三名,全部为合作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