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1日上午8点30分整,当6位组长接过易凌峰教授分发密封的案例试卷时,华东师范大学首届“大夏杯”MBA案例大赛决赛正式开赛! 8:30-9:00 易凌峰教授进行案例解读并答疑 9:00-9:30 参赛各组指导老师进行30分钟指导 9:30 各组指导老师退场完毕 9:30-14:30 各组成员封闭进行案例分析、制作PPT(11:30午餐) 14:30 各组组长将PPT拷入U盘提交主持人 14:30 -14:40 嘉宾、观众进场 14:40 -14:50 开幕式及嘉宾介绍 14:50 -15:00 易凌峰教授解读案例 15:00-16:30 各小组展示及评委提问 16:30-17:00 全国MBA指导委员会委员徐建国董事长专题演讲 17:00-17:20 公布结果及颁奖 17:20-17:30 金润圭教授就案例进行点评 17:30-17:50 校长及嘉宾致辞 随着时间的一步步推移,案例大赛的各项工作正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而此次案例大赛对MBA学生的考验却并不仅仅只是精妙绝伦的PPT、流畅生活的讲解、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心有灵犀的团队协作……。因为在我们所面对的管理的现实当中,甚至于在人生的现实当中,不可能总有一帆风顺的成功,也不可能总有万全的准备,“变是不变的”这才是永恒的真理。所以,我们的比赛案例“宝钢的阵痛”来源于当前最为热烈的管理话题:暗示着国力对比及国际能源布局调整的中外铁矿石谈判、国有资源性行业在全球性金融危机条件下的应对之法、国有大型企业的发展壮大之路……而针对案例提出解决之法,也只给了各组不到七小时的时间,因此,我们MBA的案例比赛看重的更是参赛选手们在遭遇突发事件时的团队应变能力、甚至于从危机中创造转机的开拓与创新的能力。 所以,就在各组开始展开案例讨论时,一系列的情况出来了,有些房间空调不致冷了;有些房间不能上网了;组委会临时通知某项议程提前,全组人员必须着好正装快速到达指定地点……。面对这些变故,你会恼怒吗?你会埋怨吗?你以为案例就仅仅是封在密封卷里的宝钢的故事吗?……事后,蓝发钦教授在点评当日的情况时谈到这样的一个观点:“其实比赛的胜负在队伍站在台上的那一刻,就基本决定了”。整体的精神风貌就是一个队伍给出的最好答卷,这就是所谓态度决定一切。 也许对于参赛队伍来讲,当天的最高目标均是夺冠,然而人生的冠军却当然并不是这仅仅一个,你所有的所言与所行,都为你实现下一个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人生目标在打下基础。 赛后,我与冠亚军队的部分队员进行了交流,这些同学告诉我,赛前他们参考了近一千个PPT的模板;就战略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模型建设更是研究了众多的工具;请过专业人士进行礼仪培训;针对于初赛的情况写了近万字的过程回顾及改进措施;按比赛流程寨前进行多次模拟演练,并请来第三方人士进行“残酷”点评;找来国际名校案例大赛的实况录相,反复揣摸与学习……“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是治军之道,“机会永不给没有准备的人”——这则是做人之道了。正是如此的信念,当日他们在发现全部电脑中病毒的情况下,紧急调整人力布置,最快速度完成电脑恢复;在发现无致冷的情况下果断选择留在教室进行问题解读直至组委会安排好新房间;在接到组委会“语焉不太详”的指令时,积极响应,以最快速度到达指定地点,面带微笑地步入会场…… 他们是—— 冠军队:P&D (Passion and Dream) 指导老师:孙斌艺 队长:徐玲 队员:蔡万刚、许高翔、陈国颂、连亚明、付瑞红 亚军:鹤冲天 指导老师:程贵孙 队长:程昌森 队员:张侃、李茂、周军和、顾英、毛建 (其他参赛小组并列第三名) 在此,也感谢为此次大赛付出辛勤劳动的MBA中心各位老师及MBA联合会工作人员: 易善康、华伟、黄皓祺、蒋莎乔、谢常梁、徐立、张缓缓、陈小博、郑悦卿、李茂、张逸群、赵巧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