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父母选择移民,主要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可当父母决定移民时,可能孩子并未成年,在出国与否的命运前,孩子毫无选择权。是家长把他们从自幼熟悉的文化环境中生拉硬拽到完全陌生的西方文化环境中,并美其名曰“为了你们的前程”。但是孩子们是否能接受?孩子们在异国能否适应和开心?这是为人父母移民前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件事。
第一年,我很不开心
小海22岁加拿大
小海父母决定举家移民的时候她正在读初一,小海说,其实当时她并不想出国,但爸爸却说是为了她好才移民的。“当飞机冲向云端时,难过的感觉排山倒海,我立刻开始想念我的好朋友,想念家乡的一切”。在对家乡的深切想念中,小海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新的生活。
“我们的目的地是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蒙特利尔市,那是一个说法语的城市,一切安排就绪后,我报名进入中学的‘欢迎班’学习法语课程”。所谓的“欢迎班”是把所有年龄相似的新移民小孩编在一起专门学习1年的基础法语,几乎所有公立中学都提供这种教育。通常,毕业以后,孩子基本可以听懂普通课程,接下来就开始接受正规教育了。
据小海说,当时她所在的班有20个人,绝大多数是中欧人,“大多数来自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都说俄语。我不知道是因为语言相近还是之前都有学过,反正他们从第一堂课起就能跟老师对话了。而我那时对法语还是‘两眼一抹黑’。”小海回忆道。
第一节课令小海至今记忆犹新,“老师教法语字母表,她让我读,而我完全不会,只有老老实实按英语发音读了一遍。不知道谁说了一句什么,全班的中欧学生一起大笑,中间还夹杂着快速的俄语对话。也许他们不是嘲笑我,只是觉得我很搞笑而已,但当时难堪、自卑与羞愧的感觉,到现在依然记得”。
后来,小海的法语学习一直很吃力。“虽然我们的老师是个和蔼且富表达力的人,且一直在支持和鼓励我,但是由于没摸到门道,我的法语进步很慢。最让我受打击的是,本以为就算法语不行,我的数学也可以很好,然而现实不是这样。数学老师总布置一道又一道的应用题给我们做,虽然我看得出来题很简单,但是根本不知道题目问的是什么”。就这样,在磕磕绊绊中,小海度过了很不开心的第一年。
一年之后,小海从“欢迎班”毕业了,“听老师讲课总算能搞懂大部分内容了”。进了正规班,小海一下子认识了很多人。和“欢迎班”不同,正规班的上课形式类似于国内的大学,每门课的同学和教室都不一样。“天天抱着书在走廊上穿行,每堂课和不同的人打招呼,很快就把学校里的中国人都认熟了,也有了好朋友,中午一起吃饭,放学一起回家,课间一起疯疯颠颠,放假一起逛街,好像和国内没什么不同,才渐渐适应了这边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