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信求助
出国梦让我不堪重负
我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已学习三年了,每次看到同学尽情享受着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时,我都很羡慕。准备出国留学的我几乎没有周末,数不尽的英语辅导,做不完的英语习题,为了出国,我还要过六级、雅思,有时候想到这些,莫名的恐惧和迷茫便会把我包围。
而我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完成爸爸给我的人生设计:读书、出国留学、移民。
小学毕业的时候,爸爸给我安排读最好的初中;初中毕业的时候,他安排我上最好的高中;高考完以后,按照他的期望读了现在的学校和地质专业。虽然我在学习方面很一般,不过他总是利用各种办法帮我达到“他的期望”。
我刚入大学,爸爸就不让我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大二时,他给我报了培训学校的雅思培训班。
现在,我周围的很多同学和朋友都在忙着实习,忙着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做准备,可我自己却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前些时,因为要不要出国的问题,我和爸爸争执了起来。他说他一切都是为了我好,可我却不听话,非常“不孝顺”。
现在放寒假了,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爸爸。
小芹(化名)
记者调查
不少学生和父母有代际矛盾
记者辗转联系,得知小芹已踏上回家的列车,祝福她一路平安、寒假快乐。
据记者了解,不少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其实并没有完全的自主权,依旧像被牵着的风筝,主动权依然掌握在父母手上。武汉理工大学的景子文说,父母要求她不能缺一堂课,而她认为有些课并不是非上不可,可她不敢忤逆父母,只好顺着父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一名艺术生因为父母卖了一套房为他出国筹钱,虽然英语成绩欠佳,只好硬着头皮学;江城某高校的一名女生,从学校走到家不过半小时,却因为不想按父母的想法生活,周末也不愿回家……
据武汉市一医院神经内科周瑞祥医生介绍,目前他接待的部分大学生确实存在和父母的代际矛盾,大学生本身要面临各种社会压力,父母对大学生再强加各种要求,只会让大学生的情绪低落,甚至会发展到拒绝和父母沟通的地步。
专家解答
要么改变父亲,要么改变自己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理咨询室副教授肖劲松认为:小芹面临的问题是典型的“威权性”教养方式,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对父母多怀着报恩的心理,在行为上也表现为顺从的态度,即使是委屈自己。
摆在小芹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一、不要怀疑,调整心态。按着父亲给你的路坚定地走下去,毕竟对于现在的大学生,你父亲给你的规划不失为一条光明之路;
二、和父亲沟通,让他转变。从人生的角度来看,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心理健康的人,如果你确实力有不逮,如果不情不愿,就算留学到国外,也不会获得快乐。如果你有足够的决心和口才,就说服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