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危机给商学院输送养料 |
日期:2009/1/4 |
东方早报:面对当前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国的商学院应当如何应对?
陆雄文:总体而言,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对于中国商学院发展而言,机会多于挑战。
无须讳言,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不可避免。从金融到实体经济,从投资到消费,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一定会放慢。但面向未来,全球经济会越来越开放,中国人民基本生活需求仍然有着巨大增长空间,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潜能无可限量,这为中国商学院的发展准备了很好的条件。
我们的机遇主要有三点:
一、学术无国界、思想无国界,经济危机为我们提供了更好更多的研究课题,从经济、管理到道德、哲理层面。通过衰退时期的调整,经济回归理性,企业与企业管理人员也会更加成熟,对于管理学者而言,也可以更加安静下来,专心致力于学术研究,这都可以为以后的经济重振作准备。
二、人才培养将更为社会所关注。危机对于企业家是一个教训,让他们开始重视对经济规律的把握和认识,经济越是平淡就越要读书。
三、有利于商学院实现进一步国际化,成为国际大家庭的一员。大家的共同合作促使世界各地的商学院紧密联系,互相交流和合作,推动商学教育的全球化。
同时,挑战也是存在的,比如EMBA招生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企业捐款等社会物质支援不容易获得等。商学院的发展历程
东方早报:从中国商学院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价值和贡献何在?
陆雄文:商学院的价值必须要置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真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改革开放的30年。商学院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步发展起来,其主要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先进思想的引入。
中国的改革开放、外国企业进入,尤其是市场化进程的启动与加快,需要整个社会在意识形态、思想文化上进行改变与开放,以适应全球化商业时代的实践需要。为此,我们从一开始的引进思想、编译著作,到后来派遣老师到海外学习、进修,其实就是在进行思想知识的承接与转移、并最终本土化的工作。
二、专业人才的培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企业家有很多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管理教育,无可否认,有的企业家的确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大浪淘沙以后,大家还是选择回到学校接受系统的专业教育。
与此同时,商学院也培养年轻的MBA,他们是各行各业的职业经理人,以其自身的知识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逐渐与国际水平接轨。
东方早报:请简要介绍一下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发展历程和主要阶段。
陆雄文:对于复旦管理学院而言,我们的发展对应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从1977年筹建学院开始,我们的每一步发展都对应着改革三十年来的关键节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