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有一个知识分子发表了一个貌似江湖痞子的奇谈怪论,他说,西方文化已经强势了百年,21世纪轮也轮到东方文化坐头把交椅了。
2008年,充满诡异和迷离。
并不是我缺少理财的冲动,而是缺乏理财的基础。对于我这种无资产无家产无项目的三无北漂来说,没有感受到金融危机的切肤之痛。但是,每天都被“金融危机”全面轰炸,不懂金融危机也会哼哼唧唧喊几句心慌了。所以,我也在不安和焦虑中等待某种遥遥无期的黎明时刻。
我一如既往的抠着手指头过日子,鸡毛蒜皮从来不忽略不计。能少花就少华,能不花就不花。
前几天,我突然发现,类似我这种平头百姓紧巴巴的过日子方式让国外,特别是那些西方国家的人民表扬和效仿的时候,我无比自豪。
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有一个知识分子发表了一个貌似江湖痞子的奇谈怪论,他说,西方文化已经强势了百年,21世纪轮也轮到东方文化坐头把交椅了。大致就是这个意思,我当时觉得有点可笑。
难道真是风水轮流转?中国文化要主流了,可以指点江山了?最少,我们可以推销我们国产化的消费方式了?因为美式生活方式似乎在西方遭到了质疑。
德国《债务观察》杂志最近呼吁,德国人要学过“中式生活”。它说,德国的290万户家庭负债过重。
10个德国人中就有一个每月入不敷出。2007年个人破产案增加10%,达10万例。这是“美式生活”负债过重的必然结果。相反,在德国近20万华人,金融风暴影响则小得多。
德国时代周报认为,中国金融长城阻挡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中国家庭把一般收入都存入了银行。
在德国的华人不过度依赖贷款,购房通常是在自己经济实力允许的范围内。对华人来说,借钱过日子是难以接受的,一些德国人对美式消费方式很着迷,不理解华人不买高档家具,不进高档消费场所。
通过这次金融危机,德国人发现,中国人损失最小,中式理财方式值得学习。
那个被嘲笑很久的中国老太太这个时候能挺起腰杆拍桌子:你大爷的,到金融危机,才觉得老娘值得学习啊。我们在刺激消费的时候经常讲这个故事:一个中国老太太,临终时说,我可攒够了钱,可以买一套房子了,但她却无法享用了;一个美国老太太,临终时则说,这房子我住了一辈子,现在可把债还清了。并以此嘲笑中国老太太不如美国老太太会过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