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阻碍了海外人才的归国路?记者近日访问了一位从美国西雅图回国工作刚3个月的唐先生,发现房子、自然环境、子女就业等现实问题困扰着海外游子的归国路。
国内工作更累
2008年33岁的唐先生出国已有9年时间,祖籍四川,目前是加拿大籍,回国前在美国亚马逊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
2008年9月,在上海一家猎头公司的撮合下,他在沪上一家知名软件企业获得一份产品开发工作。
当记者问及回国工作的感受,他坦言,“环境差不多,明显感觉不一样的地方是国内工作压力更大,不仅工作量是国外的两倍左右,而且工作节奏明显快于国外。国外的工作是以周为单位来考核,而国内则是以天来考核。”
让唐先生还感到不适应的是“国内企业的氛围相对紧张、严肃,做事十分小心;而且国内企业等级观念更重,例如出差的时候不同级别人员住不同档次的酒店;同事们更聪明能干,彼此竞争更强”。
尽管如此,唐先生还是坦言“回来不后悔”,因为“在国外朋友不多,工作太轻松,父母年纪大了”,想回国做点事情。
收入是首要问题
从2008年2月份开始,唐先生就开始明显感觉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了。“有一个朋友在摩根士丹利工作仅3个月就被解雇,然后在雷曼工作了半年又被解雇。”唐先生说。不过,唐先生这位两度被解雇的朋友现在并没有选择回国,而是在一家小公司里先“屈就”,等待时机。
“目前回国的人不是很多,但是同一个公司内部被派到中国区来工作的比较多。在回国这件事上,海外的华人是想得多,顾虑多,做得少。”唐先生说:“很简单的道理,上海的生活成本根本不比美国低,而回来收入有可能降低,房价还高。像我这次回来,因为自己比较主动,虽然年薪有38万元,但还是比在美国少了约有50%。”
唐先生已婚但没有孩子,目前在上海徐家汇地区租了一套月租金5000元的公寓,打算观察一下市场形势,待到2009年中“考虑在上海买房安家”。
除了房子,有孩子的人还要顾虑子女的上学问题。唐先生说海外华人还会顾虑食品安全、环保方面的问题。
中国大企业海外能否找到合适的人才?唐先生直言,主要看薪水。20万到30万元年薪,顶多招到一些刚去美国的人(一年半左右),或者是刚毕业的留学生。“那些已经在美国工作20年,有孩子,做到经理级别的人是不愿回来的。在美国,即使几个月没有工作也是能熬过去的。”
海外职场靠表现不靠肤色
谈及上月中旬硅谷华裔工程师吴京华在被解雇后数小时后枪杀公司3名负责人(包括CEO)的恶性事件,唐先生觉得,“面对被解雇的现实,一时冲动做傻事,无论是白人还是华人都有可能会这么做。只不过恰好很容易得到枪支,所以做得很极端。”
美国企业裁人,华裔会不会首先被裁?唐先生认为这种想法比较幼稚。
“在硅谷,约有一半华人,一半印度人;西雅图,约有1/3白人,1/3华人,1/3印度人。中低层的职位晋升还是比较公平的。例如白人付出80分,你付出85分,就可以获得晋升的机会。”唐先生说:“一般是先裁效益不好的部门,先裁表现不好的人。和肤色无关,和表现有关”。
据美国媒体报道,吴京华已于案发后第五天(11月19日)下午出庭,他可能面临死刑或无期徒刑。吴京华曾就职于硅谷的高科技公司SiPortInc.担任负责产品测试工作的工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