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在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的时候,不少人还觉得恐怖主义和袭击事件离人们很远,甚至认为中国人乃至华人的身份是海外生活的“护身符”。但近几年来,海外中国人的这种“安全感”正在随着越来越多的受袭事件而趋向模糊,应不断寻找应对之法。
今年10月,巴西圣保罗巴利区的皮包店里,一名华裔男性被发现惨死于卫生间内,手脚都被捆绑着,头部和颈部均有被殴打的痕迹。这是近期巴西发生的一系列针对华人的恶性事件中的一起。同样是10月,中石油公司9名员工在苏丹西南部一施工现场被武装分子绑架,其中5人遇害,另4人获救。有统计显示,近年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共发生30多起涉及中国务工人员乃至华侨华人的袭击和绑架事件,造成100多人伤亡。舆论惊呼华侨华人已不再像以前那样被认为是“最安全的外族人”。
国际交往深入,利益冲突突显
细究起来,这也难怪。中国已经是一个开放的国度,出国的人数多了,国际间的合作增加,竞争也更加激烈,安全方面的风险也就随之增加了。此外,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有发言权,在国际经济合作中角色趋于活跃,这无形当中也容易被恐怖分子盯上。
有专家表示,中国公司的一些海外业务,比如承建铁路、桥梁、公路等,在一些国家属于非常敏感的项目,由于担心这些项目的建成会对自己的利益造成威胁,有些地方势力或反政府武装就会对此予以干扰,甚至袭击、枪杀中国建筑工人。
最近的苏丹武装分子绑架并杀害中国工程师案件中,对方开出的条件是“让中石油撤出苏丹”。类似这样的条件,也正是海外投资合作中利益冲突的体现。在强烈谴责武装分子的暴力手段的同时,我们不难看出该事件折射出的中国企业一个未能克服的现象:中国企业到海外作业一般是把国内的员工也带过去,而很少雇用当地人;当地人不能从中获益,自然会产生敌意。
在巴基斯坦,中国人往往成为袭击事件的受害者。中巴关系友好,但这反而使中国人的安全问题成为巴政府的“软肋”。据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玉兰分析,巴基斯坦境内的恐怖分子频频拿中国人“开刀”,原因之一就是中巴关系友好,为了为难巴政府,恐怖分子就盯上了巴的“铁哥们儿”,让巴政府“投鼠忌器”。
容易成为遇袭目标
在巴西就有这样的说法,歹徒抢劫一个华人的“收获”胜过抢劫一百个巴西人。这是因为许多华侨华人做生意习惯使用现金交易,因此店里、家里存有大量现金,或随身携带大量现金。10月发生在巴西的一起入室抢劫案中,歹徒抢走了一名华人女士家中存放的大约6万雷亚尔现金(1美元约合2.20雷亚尔)后,竟还继续索要更多的现金。受害者没有立刻答应,歹徒就凶残地朝她开了一枪后离去。这名华人女士后来被送到医院抢救,但是最后还是抢救无效死亡。
在新西兰的第一大城市奥克兰,甚至有平均每周发生一起中国学生被绑架事件的记录,与此同时一些中国留学生露财显富、狂购豪华车已成当地街谈巷议的新闻。据一位当地的经销商透露,这些中国留学生的付款方式同样让人惊讶:“他们一般不用信用卡,几乎从不分期付款。一次一位少年留学生的托管人来购车时,提来一个皮箱,他说这里有15万美元现金。我让店里的两个店员都过来数钱。上帝啊,这是我们这辈子看到的最多的现金!”新西兰警方认为,那些年轻学生手中的大量现金,就是不法分子袭击他们的主要原因。
当然,并非所有的以经济为目的的绑架都归咎于这种耸人听闻的“露富”事件。在绑架事件活跃的菲律宾,警方多次表示,华人之所以经常成为绑匪绑架的目标,不完全是因为钱多,也是因为他们的家人亲友在事发之后经常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不向警方报案,而是静悄悄地交纳赎金、领回人质,因此大大助长了绑匪的嚣张气焰,绑匪有时甚至会扣押送款人以便勒索更多的钱财。
事实上,不仅是华人个体没有学会维权的“生存法则”,从整个海外华人圈子来看,文化、心理上的障碍也往往使他们在当地社会中自我孤立,难以拧成一股绳。在美国,华人现有的权益,许多都是搭其他少数族裔尤其是黑人平权运动的便车得来的。因此,尽管华侨华人的经济地位较高,政治地位却偏低,在政坛缺少自己的代言人,在社会舆论中也常常“失语”,这种不平衡的发展导致他们往往容易在海外遭到袭击。
多熟悉海外生存法则
为解决中国公民和驻外机构的海外安全问题,中国外交部早在2004年7月1日,就设立了涉外安全事务司和应急办公室,显然,保护海外企业和公民的安全,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部分了,这在中国过去的历史中还不曾有过。
针对巴西华人往往遭到劫财攻击的问题,圣保罗州安全厅厅长罗纳尔多·阿扎恭在11月15日与华侨华人的会谈中,向大家传达了3个信息。其一,当地警方并不是对抢劫、凶杀案件熟视无睹,只要有足够的线索和证据,警方一定会将犯罪分子绳之于法;其二,希望最好不要在家里存放大量现金和贵重物品,因为住家很容易成为偷盗和抢劫的目标;其三,非常希望有人能够勇敢地出来报案和指证,只有这样,警方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打击犯罪分子。
而从“治本”的角度看,我们可以从美国黑人身上得到启示。
明年的白宫将迎来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黑人群体在美国的成就为少数族裔带来了希望,也为华人群体在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参政议政这条漫漫长路上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说:“华人自身要想办法,要进行自我调整,更好地掌握与当地人打交道的种种技巧,努力融入主流社会。在赚钱的同时也要注意回报社会,换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不要只顾赚钱过日子。政治上则要加强团结,有组织地保护自己,发出自己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