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杨青丽:中小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未来有恶化趋势
理财周报记者 李峻岭/文
看上去不错的数字并不能说明问题的实质。“综合经济基本面和第三季度报告分析,这些中小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未来有恶化趋势,银行专业人士也是这么看的。”交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杨青丽说。
资本充足率之忧
从数字看,虽然几家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高于8%底线,但如浦发银行、深发展的资本充足率刚刚超过这一基本要求。
浦发银行资本充足率从去年末9.15%,到年中8.67%,再到三季度8.47%,呈逐步递减趋势。分析人士称,这将影响其未来的业务拓展和抗风险能力。
深发展银行一位负责人10月上旬告诉记者,该行已经接到了来自监管部门的通知,银监会要求上市中小银行今年底资本充足率达到10%,2009年底达到12%。这位负责人认为,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需要提高资本充足率。
对于这些中小上市银行而言,仅满足资本充足率的标准是不够的。和其他商业银行一样,这些中小上市银行同样面临着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任务。
建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助理、巴塞尔办公室主任杨军认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本质上要求商业银行从传统以资本抵御风险的思路,转变为以风险管理体系来防范风险。但次贷危机发生以来,美国一些破产倒闭的银行,其资本充足率并不低于8%的最低要求。这说明,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才是防范风险的根本。
投资海外“几家欢喜几家愁”
另一个能引起投资者关注的莫过于国内银行在这次金融海啸中的受损情况,记者调查发现,确实有不少银行受到金融海啸的影响,投资收益中玄机暗藏。
招行表示,目前未持有任何次级按揭贷款相关证券产品,并已将其原持有的“两房”债券全部出售,但其仍持有雷曼兄弟公司债券余额为7000万美元(约合4.77亿人民币)。截至三季度末,招行已为包括雷曼兄弟公司在内的境外金融机构债券计提减值准备7804万美元(约合5.32亿人民币)。
中信银行在三季度期末持有外币债券(不含货币市场基金)总额37.94亿美元(约合258.70亿人民币)。中信未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支持债券,其持有的是“两房”担保的住房抵押债券10.69亿美元(约合72.89亿人民币)、发行的机构债1.51亿美元(约合10.30亿人民币)。中信银行已对外币债券投资计提减值准备1.1亿美元(约合7.51亿人民币)。
记者注意到,招商银行原持有的“两房”债券已全部出售;而中信银行仍然持有12.2亿美元的“两房”相关债券。
对此,中信银行投资者关系部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中信银行原来持有与‘两房’相关的债券为15亿美元(中报披露数字),三季度末为12.2亿美元。两房相关债券的风险是显然的,但我们认为影响不大。我们一直也在做调整,具体调整由资金部门制定投资策略,投资策略一般是卖出,但也不仅仅是单一的买卖行为。”
1.1亿美元仅是中信银行针对全部“外币债券”计提的减值准备,而“两房”相关债券只是外币债券的一部分。换句话说,中信银行对其相关债券投资计提的减值准备不足1.1亿美元。
上述人士解释,中信银行是在充分考虑了风险的前提下进行的计提。美国政府接管“两房”后,债券的违约风险几乎不存在了,但其市值会有波动。从短期考虑,中信银行会择机减持;长期考虑,会根据市场变化作出调整。“不排除以后继续增加计提减值准备的可能性。”拨备不能说明问题
资产质量是关键
尽管众银行的财务数字显示,其资产质量并未发生恶化,但进入下半年以来,由于经济下行趋势明显,一些行业或企业经营遇到困难,银行的资产质量堪忧已成共识。
从数字看,大部分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得到提升。杨青丽认为,不要只看覆盖率,这个指标只是准备金额与不良资产的比率,如果未来不良资产大幅增长,覆盖率就会迅速下降。
单纯从数字看,几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并不高,但几家银行的三季报在关于贷款的具体情况上披露并不完整。记者发现,大部分银行没有披露其贷款的“行业构成”这一极其重要的投资参考因素。在目前经济下行的大趋势下,房地产、制造业等行业并不乐观的变化是被投资者重点关注的内容。
但这些银行并没有违反现行信息披露规定,因为信息披露制度规定,有些信息在季报中可以不披露。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监管部门有必要加强和完善上市银行信息披露制度。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从经济的高度判断,从历史经验判断。要知道没有哪家银行愿意主动说自己不好的。完整披露对投资者有利,但现在上市公司往往在不违反证监会规定的前提下,能少披露就少披露。”杨青丽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