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月二十六日电(记者 刘长忠)中国研究机构今天发布的《中国服务质量发展现状报告》称,提高产品质量及其售后服务质量,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因此,中国应当从九方面提高服务质量整体水平。
在今天举行的中国质量万里行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服务质量行出征仪式上,发布的由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与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联合清华大学起草的《中国服务质量发展现状报告》,对中国服务质量发展历史及现状做了全面的研究和论述,并从战略角度建议从九方面提高中国服务质量整体水平。
这九方面是:
——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强调产品质量,还强调售前、中、后服务质量及相关服务业的服务质量;
——加快服务业市场化步伐,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服务业中的比重;
——加大自主创新,分行业分类别完善服务标准,抓紧制订和修改物流、金融、邮政、电信、运输、旅游、体育、商贸、餐饮等行业服务标准;
——严格执行标准,改进服务承诺和补救管理;
——通过外部监督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尤其是一些垄断性企业,仅仅靠自律是不够的,加强外部监督十分必要;
——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和创造性;
——加快建立服务质量诚信体系,弘扬诚信品牌企业,扶持诚信企业,惩戒失信企业;
——加大对质量投诉举报的处理力度,特别是对国计民生、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社会监督整治力度;
——大力进行服务创新。服务业正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群体化方向发展,一些传统服务业应尽快引入新技术对服务模式进行改造,提高技术含量。
报告认为,提高产品质量及其售后服务质量是推动第三产业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