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山东频道10月28日电 日前,国家税务总局等单位公布2007年度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鲁能集团以35.563亿元的年纳税额位列中国企业集团纳税百强第67位,在进入纳税五百强的山东企业集团中位居第3。自2003年成立至2007年底,鲁能集团累计纳税113.5亿元,年均增长40.56%,有力地促进了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建设及社会发展。
作为诞生于齐鲁大地的企业,鲁能集团把山东作为投资发展的根据地,以投资拉动、上缴税收、发展文化体育产业、捐资社会公益事业等多种方式,回报山东人民。鲁能集团在山东境内拥有黄台、烟台、沾化、聊城、莱芜、临沂、运河7家发电企业。2007年,这7家发电企业的发电量占全省发电量的11%。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突破菏泽"战略部署,坚持以促进地区平衡发展作为自身社会责任,在山东西部欠发达地区积极投资建设。投资16.86亿元在菏泽建设彭庄煤矿和郭屯煤矿,年产60万吨的彭庄煤矿2006年8月建成试生产,2007年3月正式投产;正在建设的年产240万吨的郭屯煤矿将于2009年10月投产。两个煤矿项目建设及投产后,有力地带动了菏泽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先后投资44.8亿元用于济南市城市建设,无偿捐资2000万元支持济南市城建规划。
基于对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尤其是对国内能源供给的超前、审慎分析,鲁能集团适时推行资源型发展战略,果断走出山东,投身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崛起的建设中,成为山东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排头兵。
鲁能集团在省外投资开发建设起步于山西。山西河曲煤电一体化工程是国家"西电东送"北通道首批开工建设项目之一,规划发电装机容量6400MW,配套年产300万吨上榆泉煤矿。其中一期工程 2×600MW国产亚临界燃煤发电机组2002年8月开工建设,2005年1月投产发电,在安全、质量、工期、造价等方面均处于国内同类型机组的领先水平;上榆泉煤矿2005年7月投产,是鲁能集团自主开发建成投产的第一对矿井。这个重点项目的建设,不仅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有力地保证了当地工农业用电,也促进了当地的城乡就业和经济发展。据统计,2004年至今年9月底,鲁能集团已相继在山西、云南、陕西、宁夏、四川、新疆等中西部省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兴建了十多个煤炭、电源、铝工业基地,项目的投建、运营为各地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税收,直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从成立以来的短短五年间,鲁能集团已发展成为以煤电、矿产、房地产、港运物流等为核心业务的全国性大型综合企业集团,公司资产总量由2003年的175亿元增长到了2007年的1001亿元,4年增长了5.72倍,据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监测结果显示,2005年鲁能集团公司资产总量已跃居山东省所有企业集团的首位。公司发电量从2004年的216亿千瓦时提高到2007年的559亿千瓦时;房地产销售收入从2003年的12.81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67.18亿元,鲁能地产荣获"中国十大地产品牌"称号;煤炭产业已发展到运营煤矿年产能1331万吨、在建煤矿年产能1280万吨的规模;铝产业方面,山西鲁能晋北铝业公司目前运营氧化铝年产能100万吨、电解铝年产能12.5万吨,在建氧化铝年产能100万吨,2007-200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氧化铝十佳厂商",已被列为国家八大铝工业基地之一;港运物流方面,现已建成运营5个3000吨级至5万吨级码头……
权威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底,鲁能集团已在山东省内投资202.2亿元,在山西、陕西、四川等中西部省份投资481.5亿元。
令人高兴的是,鲁能集团不仅仅重视经济效益的提升,还将创造财富与回报社会、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视为企业的神圣责任,去年的"8·17"华源矿难、今年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及汶川地震,处处都留下鲁能集团的爱心印记。截至2007年底,鲁能集团已捐资社会公益事业、支援地方建设累计达1.4亿元。
今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探索"为题,对鲁能集团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出刊《调查研究报告》,给予了全面总结和充分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