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邓益辉
核心提示:玩具代工企业合俊集团一夜间倒闭,为中国制造业敲响了警钟。但事实上,合俊倒闭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并非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其“死亡”的另一个警示作用是,厂商若是虚假破产行为,将有可能为自己带来牢狱之灾。
10月22日,工人们拿到当地政府如约付清的工资后,便纷纷离去。昔日热闹的工厂门前,数千人聚集的场面已不复存在,空荡荡的厂房里了无生气,地上散落着一个个玩偶。
而两天前,俊领玩具厂数千名员工还举行了一场集体签名,他们希望通过集体维权,得到一笔经济补偿金。如今,工人们已拿到政府替厂商垫付的工资,许多人已经开始慢慢淡忘这件事。
10月15日,玩具代工厂合俊集团旗下的两家东莞工厂“合俊”与“俊领”突然宣布倒闭。蹊跷的是,事件发生后,合俊集团高层均销声匿迹,而7000名失业的工人一夜之间被抛上街头。此事爆发后,当舆论将原因归咎于全球金融危机时,更多的真相却一度被忽视。
两天后,家电生产商百灵达宣布关闭深圳的附属公司和厂房。进入10月份,一股倒闭潮开始向大型上市企业蔓延,在合俊与百灵达之前,香港佑威国际、泰林电器、金至尊珠宝已然倒下。
合俊倒闭 副总理批示
15日一早,前来上班的合俊玩具厂的员工,在工厂门口看到的是一纸关停通告。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许多人显得有些手足无措。随后,有人试图拨打合俊厂商们的手机,却发现这些号码已关机或启用了“来电提醒”业务。
下午,数千名工人聚集在东莞市樟木头镇宝山工业区路口旁合俊厂的大门口,他们打起了横幅,讨要自己的工钱。当地政府随即介入此事进行协调,厂方于当天发放工人8月份工资。第二天,工厂却宣布倒闭。
即便已有3个月未发出工资,可是合俊厂的数千名工人甚至中层管理人员压根没有料到,工厂会一夜倾倒。“这不像是一个要倒闭的厂子!”合俊玩具厂披衣部一位经理说。
事实上,在倒闭前夕,合俊还给周边40多家加工厂分发了自己没有完成的订单业务。这些加工厂分布在东莞各镇区,也包括合俊清远工厂。此外,数十家合俊上游企业也一直在正常为它供应原材料和配件。
东莞明鑫实业公司自2003年起即为合俊提供五金配件,尽管屡遭欠款,但因信任“合俊是个大厂”,直到其关停前仍然正常供货。事发后,明鑫公司老板张勇明称合俊共欠其货款850万元。如今,明鑫的200多工人将他看得死死的,生怕他也像合俊高层一样突然人间蒸发。
与在工厂聚集的工人相对应的是,数十名被拖欠货款的供应商和加工商,聚集樟木头镇政府和东莞市政府上访。据张勇明估计,合俊总共拖欠的货款达到近两亿元人民币。
随后,合俊玩具厂倒闭遗留的拖欠工人工资和供应商货款等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
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千方百计筹集资金,足额发放拖欠工资;千方百计安排职工再就业,妥善处理各项善后事宜。
紧接着,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等领导也作出批示,要求各有关市、各有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张德江副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在确保足额支付拖欠工资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就业服务、劳动仲裁、资产保全等工作;组织力量,全面调查摸底,综合研究,妥善解决,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16日下午,合俊所在地东莞樟木头镇政府出手救助,垫付2400万元作为员工工资补助。经有关部门初步核查,合俊旗下3家玩具厂共拖欠约8700名工人2760万元工资,800多家供货商约两亿元货款。
金融危机只是“最后一根稻草”
因为合俊玩具厂倒闭所引发的一系列影响,外界冠之以“中国企业倒在金融危机中第一例”的帽子,但是实际上,这个称号名不副实。
自从被认定为金融危机推倒的第一家企业后,合俊集团便被普遍认定为一家订单剧减、资金缩水而倒闭的企业,事实却并非如此。而更多的事实证明,合俊集团被金融风暴吹倒的说法,是被外界舆论强行“绑架”的论断,而不是全球金融危机波及的典型案例。
在合俊集团2008年的上市公司半年报中,上半年公司销售额约为3.87亿港元,微增2.9%。这一数据表明,合俊的出口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合俊集团欧美订单相比去年仍在不断增长,欧美方面汇款也及时,甚至有近10%的客户提前打款给合俊集团。
此外,一些业界人士则诟病合俊集团盲目扩张导致了企业崩盘。有业内人士表示,“即使没有金融海啸,它一样会倒闭” ,金融危机只不过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长期在东莞采写经济素材的记者陈伟华,最早介入合俊倒闭事件进行采访。 “为什么比合俊实力差很多的大批中小玩具厂都没倒,合俊却倒了?其自身有着一些特殊的原因。” 陈伟华说。
他认为,在劳动密集型企业生存空间变窄的情况下,合俊急于营造新的增长点,投资几个亿开采银矿,结果失败。
陈伟华长期与合俊接触,并根据对东莞玩具制造业了解的情况,他将合俊厂定位为“东莞樟木头最大玩具企业”。他认为,此后有声音爆出合俊集团是“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甚至称“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虽然这与事实不符,但在东莞玩具企业里,合俊依然能够排进前十。
那时,正值劳动密集型企业遇上低廉的劳工成本,玩具业经历了长时间的黄金时期。合俊集团主席胡锦斌在东莞起家,1995年,他通过一个美国朋友介绍,在3个月内顺利完成了一个价值1700万港元的订单,淘到第一桶金。
胡锦斌将产品定位于儿童玩具,并在香港设立研发部门,聘请了约50位设计人员。之后,合俊集团成为了玩具行业里OEM(贴牌加工)的知名企业,包括全球最大的玩具商美泰公司在内,世界玩具五大品牌中,合俊已是其中三个品牌的制造商。
人祸天灾 资金链崩溃
2006年9月底,合俊集团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其发展的一个转折点。陈伟华告诉《法制周报》记者,他曾在合俊上市后采访合俊集团的高层,已经听到抱怨,像合俊这种纯粹的传统制造企业,股价总是上不去。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合俊倒闭前一天,合俊集团以0.099港元收盘,与2007年7月20日收盘的历史最高价2.38港元相比,股价已经缩水95%以上。
去年,中国玩具业陷入召回风波。在此节骨眼上,合俊却大动作连连。2007年10月29日,合俊集团公布,将以3.09亿港元总代价收购福建省大安银矿勘探权。当时合俊上市1年,股价处于低迷而据记者了解,因为最终无法拿到开采许可证,合俊根本未能收回成本,跨行业的资本运作反而令其逐步陷入资金链崩溃的泥沼。
而一位对合俊熟悉的供货商认为,合俊走到今天,除了因为市场环境变化之外,恐怕也与公司几个大股东之间的分歧分不开。
在合俊集团董事局中,主席胡锦斌和副主席赖潮泰分别持有38.5%的股份。而东莞的“合俊”、“俊领”厂及清远厂则由赖潮泰掌控。合俊集团投资银矿失误后,公司几个大股东之间便发生了严重的分歧,一些大股东认为胡锦斌投资决策失误致巨亏,令他们利益严重受损,因此便想从合俊集团还在赚钱的合俊玩具厂身上“捞回来”。
此后,合俊厂仓库频频发生蹊跷的盗窃事件,而购买的生产货源均为与厂里老板有私人关系的关联工厂。“合俊厂一直是赚钱的,如果不是乱折腾的话,不可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合俊一名中层管理人员对此痛心疾首。
合俊厄运连连,就连天灾也无以逃脱。合俊公告称今年6月底,樟木头发生水浸,严重影响到其生产。
到今年8月,合俊的困难已经暴露无遗。随后,合俊集团公布,以2700万元出售其在清远市佛冈的一块土地。收购地皮的这家公司还向合俊的相关公司GoldBush收购两个玩具专利、生产模具及其贷款,作价1000万元。
但这笔钱显然未能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天灾加上人祸,在各方力量作用下,合俊集团的产业如土崩瓦解,瞬间崩溃。
虚假破产 要追究刑事责任
合俊倒闭后,有舆论指出,其破产只是一场阴谋,是为了剥离部分不良产业。
而广东省应急办网站刊文指出,从该公司3家玩具厂关闭后厂方主要负责人出逃等相关情况分析,拖欠工人工资和供货商货款早有预谋,属恶意欠薪和骗货骗款行为。
之后政府部门调查显示,合俊公布“为了筹集资金,合俊集团以2700万元出售其在清远市佛冈县的一块地皮”的消息深藏猫腻。
“据我们目前掌握到的资料来看,合俊清远工厂所在地的地皮仍属于合俊所有,在国土资源部门并没有他们转让的相关情况。”汤塘镇政府有关人士表示。
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这其实是合俊玩的“调虎离山”之计,使得投资者认为合俊实业得到部分回款,缓解资金问题,实质上可能是高层把清远资产的地皮转到自己名下,但转让款并未兑现。
“公司不赚钱就破产,这是很多企业逃避债务的办法。此前大多数资产都已被巧妙转移走。”东莞一行业人士认为,随着金融危机的扩散,已经赚不到钱的制造商们,可能会倾向选择申请企业破产等合法方式,达到某种不正当或者非法的目的。
对此,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主任陈文鸿表示,尽管目前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我觉得他们也是找到了一个借口,把企业倒闭的风险转嫁给政府,企业倒闭后一大堆问题都留给了当地政府。”
有法学界人士指出,在司法实践中,破产欺诈行为十分严重。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了“为逃避债务而隐匿、转移财产的”,其破产行为无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经济法系教研室主任杨守信在接受《法制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企业法人在破产时存在合同违约后恶意逃款,或虚假破产行为,可以追究他的刑事责任。
在东莞市法院封存合俊厂后,10月16日,合俊集团向香港高等法院提交自行清盘呈请,高等法院法官已委任临时清盘人,接管及控制其财产。此时,合俊的债主供货商们的讨要欠款似乎也出现了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