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报(记者江怡曼)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世界贸易出现了萎缩,国际海运业的“寒流”已呈现愈发凛冽的趋势。
专门从事集装箱运输业务的(601866.SH)已经感受到了阵阵寒意。10月21日,中海集运负责非洲航线的一位销售人员告诉《投资者报》,“公司海外市场的确出现了下降。”
成本上升侵蚀利润
中海集运发布的2008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3.81亿元,同比增长5.23%;税后利润6.99亿元,同比下降43.19%。今年上半年,虽然公司营业收入有所增加,但是由于燃油成本上升,公司税后利润同比下降了43.19%。每股收益为0.0598元。
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的分析师孟昊琳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中海集运业绩下滑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欧洲、美国航线需求放缓,导致其出货量下降,从而影响航线收入。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燃料成本的上升。
上半年WTI(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的平均收市价为110.94美元/桶,较去年同期的61美元/桶上升了近81.9%。上半年公司燃油平均采购单价为541美元/吨,与去年同期的324美元/吨相比上涨67.1%。在需求放缓、成本上升的综合影响之下,班轮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了5个百分点,是公司净利润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公司方面认为,除了燃油成本的上升,公司新增运力的投放也带来了更多的成本压力。上半年,公司的运载量同比增长了7.3%,这就使得港口使用费及装卸费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
对此,中海集运相关人士向《投资者报》表示,“虽然我们也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控制成本的支出,比如控制箱管成本、中转成本等等,但是始终难以改变原料成本上升趋势。”
欧美航线需求放缓
该人士坦言,“美国经济的衰退的确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第四季度,公司的欧洲航线可能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相对而言,美洲航线受到的影响会比较小,因为美洲航线一般多为长期合同。
据了解,中海集运目前有三至四成的业务是输往美国,三至四成输往欧洲,余下约两成则输往亚洲。
今年上半年,公司完成了集装箱运输量357万TEU(标准箱),同比增长了7.3%。其中,航线运价同比下滑了5%,收入同比下滑了16%。而从量上看,由于美国经济的拖累,该航线的出货量出现下降,加之公司随之缩减了该航线上的运力投放,因而运量同比下滑了12%。
而欧地航线运价同比上涨12%,该航线的收入同比增加了10%,但是受到欧洲经济放缓的影响,运量同比下滑了2%。
就在去年的时候,欧地航线曾被誉为国际集装箱运业的“黄金航线”,全年集装箱运量同比增幅达到近20%。然而今年欧洲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来自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欧元区经济出现自1995年以来首次环比负增长。
在太平洋航线及欧地航线运输价量齐跌的情况下,亚太航线和国内航线则分别同比增长了32.8%和13.4%,尤其是国内航线在业务量上明显上涨的同时,运价水平更是同比上涨了28%。
开拓内贸航线
“和美洲航线及欧洲航线相比,国内航线还属正常。”中海集运方面表示。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内贸航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2.8%,是太平洋航线、欧地航线、亚太航线等诸多航线中最大的亮点。
到目前为止,中海集运占据内贸运输约45%的市场份额,与排名第二所占25%的份额相比,优势明显。
2007年中海集运内贸贡献了收入的11%,贡献净利润1/3;今年上半年内贸毛利率水平为20%,显著高于外贸,预计今年内贸收入占比15%。
中海集运相关人士表示,由于内贸的情况较好,所以我们会增加在内贸航线的配置,加大在这方面的运力投入。而盈利能力较弱的航线,我们会减少航线运力的投入,及时切换运力的部署,希望以此来提升航线经营效益。
该人士称,除此之外,我们还希望同行业内公司加强合作,扩大合作的范围,增加航线的覆盖面。加强海铁联运的合作,扩大海铁联运的范围,是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长江流域的深度开发也将是中海集运未来发展的重点。
完善产业链
尽管下半年是传统的运输旺季,但在全球经济依然低迷的大背景下,短期内集运业务前景仍旧令人担忧。瑞银估计,欧、亚运费在第四季度会继续滑落,中海集运将受此趋势打击,毛利率会进一步下跌。
光大证券海运行业分析师吴云英表示,前期集运市场下跌过大,所以估计接下来一段时间里会稍微有所好转。2009年集运市场能否走出低谷,主要还是要看欧美的经济情况。
为应对行业不景气的局面,中海集运方面想到了通过完善产业链的方式来提升竞争力。在收购了上海洋山储运有限公司25%及中海洋浦冷藏储运有限公司60%的股权之后,今年8月6日,中海集运宣布收购母公司旗下子公司——中海码头。
民族证券分析师王晓艳认为,收购业务可以对公司的整体实力带来提高,随着码头资产的注入,公司能够进一步增强集装箱运输业务的竞争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