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许 洁
近日,有投资者在股吧中毫不讳言地表示,买了上海梅林股票后就象中了病毒一样。
廖廖几字,透露这位投资者对上海梅林的失望。而在上海梅林的第三季度预报中,也散发出经营不景气的异味,预计前三个季度亏损将达2000万。
最让人惊奇的是,上海梅林近日向大股东进行资产转让的金额也是2000万。因而有专家指出上海梅林是有意平账,以免年末亏损而被ST。
重庆今普难对三季报有贡献
2008年10月8日,上海梅林发布了第三季度的预亏警报,披露公司在1月至6月已经亏损了1646万元,预计7月至9月亏损额会在360万元以内。因而,在前三个季度,上海梅林亏损总额达到近2000万。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刘姝威对上海梅林2008年的中报有着如下的解读:
公司2008年中期亏损原因在于收入下降,同时公司各项费用变化不大,总成本过高。
分行业看,公司食品产业毛利率上升最为明显,收入下降也是最少的,不过从绝对数上看对公司打击较大。贸易上由于出口大幅下降,收入减少最快。房地产行业则因为上半年楼市销售出现下降,气氛比较萧条,也没有良好表现。
分市场看,国内外市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萎缩,而国外市场萎缩更为严重,同比收入下降达到58.58%。
“公司出口贸易起码占到了主营业务的30%到40%左右,现在的行情对出口打击挺大的。虽然我们在捷克有一家公司,专注欧美市场,但那里只是新建的,它的规模还没有发挥作用,没有给公司带来什么收益。”上海梅林证券办公室管理层人士表示。
如此看来,主营业务全部遭遇滑铁卢,上海梅林似乎陷入绝境。如何才能绝境逢生,这是令公司高层颇为头疼的一件事情。
穷则思变。2008年9月23日,上海梅林花费8650万元收购了重庆今普食品有限公司51%的股权。上海梅林的公告表明,此桩收购定价的依据是预计2009年重庆今普的利润会达到2474.20万元。
重庆今普的主营业务包括生猪的养殖、屠宰、加工和销售。此次收购重庆今普,从理论上说可以帮助上海梅林减轻成本压力,并向上游拓展自己的产业链。
可是收购重庆今普对处于亏损状态的上海梅林来说,似乎作用不大。据资料显示,在2007年猪肉价格大涨时,重庆今普的毛利率明显增长,并实现净利润1520.21万元。而在2008年上半年,随着猪肉价格的下跌,重庆今普的盈利能力也明显下滑,1至6月份的净利润只有660.45万元。
由此可见,重庆今普对生猪资源的依赖度很大,并且生猪的价格和猪肉价格的波动都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着重大的影响。
那么以8650万元收购重庆今普,是否划算呢?在上海梅林的三季报中,并没有看到重庆今普的特殊贡献。
上海梅林一位中层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庆今普实力挺强的,只是我们是刚刚收购过来,还在整合中,从长远上来看收购是对公司有益的。”
这位中层也提到,上海梅林有一个盈利补偿协议,如果重庆今普达不到一定的效益,是要赔偿的。
重庆今普经营情况到底如何?并没有相关数据支撑。记者试图与重庆今普取得联系,但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向大股东转让五份资产疑点重重
与此相衬的是,上海梅林在对自己的部分资产进行变现出售。
10月17日,上海梅林发布公告,对五桩资产转让进行了披露:
一、上海梅林相继完成了转让上海轻工塑料制品有限公司20%股权,交易价格为303.31万元;二、转让上海梅林瑞源包装有限公司45%股权,交易价格为758.12万元;三、转让上海正广和汽水有限公司51%股权、交易价格为924.29万元;四、转让上海梅林正广和便利连锁有限公司10%股权,交易价格为124.33万元;五、转让分公司上海咖啡厂资产的产权交易,交易价格为56.32万元。
在对公司一位中层管理人员的采访中,记者得知此次资产转让的对象都是上海梅林的实际控制人——光明集团,上海梅林从这五项关联交易中一共获得了2166.37万元。加上以前转让的资产,上海梅林手中还能转让的已所剩无几。
为什么要变卖这么多资产?刘姝威认为上海梅林短期借款呈逐期递增趋势,2007年6月30日短期借款为6.22亿元, 2008年6月30日达到8.71亿元。流动资产较去年同期增加有限,且货币资金余额出现下降。公司流动、速动比率没有优势可言,同时资产负债率也很高。
那么,是否是上海梅林的资金运转出现了问题?
上海梅林一位中层表示:“其实转让资产是有两点考虑,第一是这些公司与梅林的主营业务发展不吻合,所以大股东帮助我们进行资产整合;第二,这些公司在盈利能力方面不足,有一些都是亏损的。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和主营业务不吻合。”而她口中的大股东也正是光明集团。
该人士颇为自豪地表示:“2000多万的转让所得对于上海梅林来说并不是大数字,我们有净资产大概10个亿。”
上海梅林的说法似乎振振有词,但业内人士并不这样认为。上海会计学院一位教师就提到,在亏损的情况下出售资产,并且是向大股东出售,那就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上海梅林为了避免因财年亏损而被ST,所以才向大股东出售资产,以扭转财务报表。
南开大学一位《证券法》立法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更是尖锐指出:“该笔关联交易有问题,建议监管机构和司法机构介入调查。”
这位教师的疑点是:一、这五项资产转让款项刚好弥补前三个季度的亏损,这样巧合的事存在人为操作嫌疑。二、与大股东进行刚好弥补亏损的资产交易,存在人为造假嫌疑。
那么,这笔交易的真相如何?本报记者将继续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