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晶晶
“中国旅游业合并第一案”如何成就“中国旅游第一社”颇为引人注目。
近日,港中旅正秘密酝酿着重新整合旗下旅游板块的实质性方案,此方案将是港中旅2005年6月合并招商国旅,2007年6月吞并中旅集团“中国旅游业合并第一案”之后,港中旅首次对外宣布的具体整合方案。作为旅游业国资整合的样板,港中旅此次内部整合将成为中国旅游企业发展史上的经典案例。
打造中国第一社
港中旅集团香港方面负责人向记者证实:“港中旅对旗下旅行社板块、酒店板块的确正酝酿着整合方案,具体内容将在11月20日上海旅交会期间正式对外宣布。”
中国旅行社总社(下称中旅总社)人士透露,此次旅行社板块整合将以中旅总社为核心展开。港中旅可能抛弃港中旅国际和招商国旅两块旧招牌,将其各项业务整合到中旅总社名下,着力将中旅总社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社”。
由于两次国资委主导下的行政划拨,香港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共拥有4家旅行社,其中在内地运营的有中旅总社、招商国旅和港中旅国际旅行社,而香港中旅社则是香港最大的旅行社,在香港和海外拥有60多家分社。
业内人士分析,合并招商国旅和中旅之初,港中旅只是将其旅行社、酒店、景区几大部分简单做了合并同类项的工作,尤其是旅行社业务,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内基本还是各司其职。如旗下内地3块旅行社牌子基本保持着旧有分工,资源未能合理利用。在上海、北京、山西等地依然存在两家、甚至3家港中旅旗下分社,各做各的生意的矛盾现象。这也成为业界质疑行政划拨手段究竟能否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点。
据透露,此次整合方案还将涉及到许多细节部分,比如旅行社标识的统一,旅游板块总部的设置,以及领导队伍的确定。
记者了解到,自2007年6月22日正式宣布被港中旅合并后,庞大的中旅集团在港中旅大局思路引领下悄然发生着变化。原位于中旅大厦7楼的集团办公室人去楼空,原中旅集团层领导调至香港,成为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成员。仅在维景酒店设立北京工作部作为领导层交接的过渡。而实施具体业务的中旅总社被全部保留,原中旅总社总裁莫跃明兼任中旅总社总经理,原副总裁姜峰兼任中旅总社公民旅游总部总经理。
中旅内部人士表示,合并后港中旅将旅游板块总部设立在香港,是为了对中旅高层的调整更加直接。但由于旅行社业务实际是在中国内地展开的,所以11月宣布整合方案后,整个旅游板块总部将于年内重回北京。
行业标杆意义
在合并中旅之初,港中旅董事长张学武在内部会议曾明确提出:“重组完成后必将成为内地最大最强的旅行社”。他表示,到2010年,港中旅将不仅是旅游的中间商,还将成为供应商和批发商。
据国家旅游局统计,全国17957家旅行社2006年度旅游业务营业收入1366.89亿元,旅游业务毛利润仅为84.64亿元,而美国运通旅行社营业收入超过290亿美元,远超过我国所有旅行社收入总和。国内旅行社规模仍然未摆脱弱小的局面。
在此行业背景下,旅游业的国资重组不断推进。国资委希望将港中旅合并案例竖立成为国内旅游业的一个标杆。港中旅合并中旅后整合能否成功,关系到国资委整体战略方向。
旅游专家戴斌表示:“国资委选择了通过央企资产的整合(更多的是通过“合并同类项”的方式)来做大央企的规模,再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培育其核心竞争力则是实现这一路径的主要方式。由于历史的原因,旅游企业,特别是旅行社和饭店业的国有资产一直处于分散布局的状态。在现实环境下,通过政府行政划拨的方式打造一家旅游业航母是应对国际竞争的次优选择。”
通过合并中旅,港中旅集团总资产将由320亿元增加至350亿元,关键是总资产的简单加法上如何实现完美的网络布局。
合并前的港中旅已有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在海外63家旅行社,具有较强的筹资、投资及资本运营能力,在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与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但是在国内分社的网络布局上略显不足。合并后,中旅旗下40多家地方分社的加入,使得港中旅旗下分社达到100多家,使港中旅旅行社业务在国内和海外的网络布局更为全面。
但过去一年零四个月时间里,一切还只是理论上的设想。
港中旅集团一位高层解释:“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只能一步一步来。整合方案宣布后,很多问题都将逐步得到解决。”
小资料 旅游业整合案例
2004年 国旅总社与中旅总公司合并组建国旅集团。
2005年 中旅集团与中国旅游商贸服务总公司实现重组。
2007年 港中旅接收招商国旅继而合并中国中旅成为“旅游行业并购第一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