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院里的3家企业,50年前本来就是1家人,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把几经分拆之后的几个弟兄重新组合到一起来。”10月15日,陕西电子信息集团一位参与重组事宜的中层人士告诉记者,陕西省国资委及更高层面希望S*ST长岭(000561.SZ)借此整合再次崛起。
站在宝鸡市清姜路上,许多长岭系职工也很难分辨出长岭科技(军品)、长岭股份(民品)和长岭机器(后勤)三兄弟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尤其是长岭股份于1994年5月9日上市之后,派系林立的长岭系已然面目全非。“更重要的是单单依靠民品部分,长岭股份这么多年来过得一直不好。伴随国家大力推进军转民战略,长岭科技也非常期待能够通过资本市场融到发展资金。这时候,由陕西省、宝鸡市两级国资委主刀的和面大赛全面开场。”前述人士说。
破产金蝉脱壳
2006年开始的本轮牛市以来,站在长岭身后的陕西省国资委和宝鸡市国资委持续在推进长岭系三合一进程。
清晰可见的是,长岭冰箱2003年从上市公司分离出来之后,身负11.4亿元高额债务的长岭股份成为矛盾焦点。而此时,长岭科技也显然不愿冒然进驻,否则,后者将面临替代长岭股份背负高额债务的风险。
“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地让长岭股份早日破产。”长岭科技总经理张宝会此前坦言,没有债务的长岭股份的壳才是长岭科技最想要的。他的另一个身份是陕西省宝鸡市国资委主导成立的长岭(系)重组领导组副组长,组长由政府较高级别官员担任。
长岭科技本身却不具备操作长岭股份破产的能力。很快,隐身在后的大老板——陕西电子信息集团以及省市两级国资委开始密集动作,并于2007年6月5日新《破产法》正式实施后的第四天,由广州冷机向法院申请S*ST长岭破产,恰到好处地将S*ST长岭逼入破产程序。
破产重整方案显示:为了清偿巨额债务,作为S*ST长岭的第一大股东宝鸡市国资委让出所持全部股份的80%,共计9522万股,除宝鸡市国资委以外的非流通股股东,分别让渡其持有的全部股份的50%,共计1795万股(约1.14亿元,按停牌价算);全体流通股股东分别让渡其持有的全部股份的10%,共计2421万股(约1.54亿元,按停牌价算),总共让渡出共计1.37亿股,占总股本的34.5%(约8.72亿元,按停牌价算)用于替S*ST长岭还债。
即便如此运作,还是不能将11.4亿元债务彻底甩开。对此,S*ST长岭董秘杨婷婷坦言:“虽然股东让出了大量的股份还债,但以现在的行情,按照停盘价来算明显不合理。而且大部分债权人可能会选择要现金,所以还债的现金还是主要由重组方来出,而让渡出来的股份将会给重组方陕西电子信息集团。”
不难发现,剔掉超过半数的巨额债务之后,长岭科技大股东——陕西电子信息集团通过多层面运作,已然使S*ST长岭分文不出就撇清了巨额债务同时还能小赚一笔。至此,“金蝉脱壳”后的长岭之壳价值凸显。
注入更多资产?
按照法院程序,最迟在10月26日之前,法院将对S*ST长岭债权人会议出具裁定书。而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相关文件规定,法院裁定书公布之日,也是停牌上市公司复牌之日。
“法院的进程不会改变,我们已经做好了复牌的准备。”公司董秘杨婷婷表示公司已经就复牌问题与深交所进行了多次沟通,但具体时间无法确定。
“当时上证综指在3700点,现在只有1900点,几乎腰斩,我们对S*ST长岭复牌后的价格走势很不乐观。”陕西当地一家私募机构人士停牌前重仓持有S*ST长岭。他说,自己最近正在与公司管理层密集沟通,也多次深入公司做了实地调研,结果显示,复牌时间已经迫近。
停牌前,S*ST长岭曾经有过一拨接近50%的涨幅。这位私募人士表示,当时有点消息的省内投资者都知道陕西电子信息集团即将重组S*ST长岭,因此许多消息人士杀入。现在,这些投资者和自己一样惧怕复牌。
前述私募人士称,“买入S*ST长岭的很可能不乏高层次人士,我们相信他们有能力让复牌时间稍稍再晚一点。”他说,根据自己与上市公司多次沟通,这一目标有可能实现。
10月16日,长岭科技总经理张宝会从宝鸡赶往西安参与陕西电子信息集团内部会议。“估计陕西电子信息集团会进一步加入资产注入力度,如果这样,就有理由让停牌时间更长一点。”一位消息人士称,但具体事宜还未最终敲定。
记者获悉,陕西电子信息集团虽然承诺未来将向S*ST长岭注入不少于7亿元的资产,但重组进程并不顺利。杨婷婷表示,由于重组事宜目前仅完成了债务和解,正式协议签署和资产注入等动作还要视谈判进展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