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实施循环经济 推进清洁生产
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岷江北岸,2007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53亿元,利税53亿元。集团公司长期以来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先后经历了高消耗高排放阶段、注重降低消耗的末端治理阶段、资源综合利用阶段、循环经济基本形成阶段,现正进入全面实施循环经济阶段,实现了从粗放式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到集约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酒糟生产白炭黑
传统酿酒生产属高消耗高污染的小作坊式生产,丢糟及废水的有效治理问题一直困扰着白酒企业的发展。1988年至1996年间,五粮液集团为治理酿酒生产排放的丢糟,先后三次共投资3128万元新建和扩建饲料厂,试图通过加工成饲料的方式,解决丢糟日益增加的问题。但是,由于饲料厂消化能力有限,未得到彻底治理的大量丢糟堆放在垃圾场,流出的有机污水对周边地区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1996年,五粮液集团成立了以总裁王国春为项目负责人的课题组,另辟蹊径对丢糟的综合利用进行深入研究。1998年,利用丢糟酿酒和燃烧供热及利用稻壳灰生产白炭黑的“无害化、效益化处理丢弃酒糟工艺技术”研制成功。
1998年—2002年,五粮液集团共投资2.167亿元建设了丢糟多级链式综合利用设施。其流程是先用丢弃酒糟生产复糟酒,之后不能利用的丢糟再送至锅炉房作为燃料生产蒸汽,燃烧后的丢糟灰则用于生产白炭黑。通过这一过程,年可处理丢糟50万吨,增产原酒15000多吨、蒸汽90万吨、白炭黑5000吨,创经济效益数千万元,实现了丢糟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减量化排放,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固态酿酒清洁生产。
废水提取乳酸
针对酿酒底锅水有机物浓度高达100000毫克/升的特点,1995年,五粮液集团研究开发底锅水综合利用技术。1997年,由该公司自行研发的、领先国内的底锅水生产乳酸技术研制成功,1998年上半年,相关处理设备中试成功。随后,五粮液集团于1999年投资3300余万元建成乳酸回收工程,该工程年可处理高浓度底锅水60000吨,年产乳酸1800吨,乳酸钙300吨;利用底锅水生产乳酸后,不但将酿酒底锅水COD排放量降低75%以上,而且每年还能新增销售收入800万元,利税50万元。
酿酒排放的黄水、酒尾、底锅水经过乳酸回收工程后尚有大量香味物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为此,2002年初,五粮液集团又开始了提取乳酸生产副产物的研究。经过3年努力,投资3217万元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装备2004年底在该公司中试成功,并于2005年9月进入试生产,实现了从乳酸产品生产过程中分离酿酒副产物———酒源香味物质。经统计,这套装置年可消化酿酒资源液2000吨,提取酒用香源120吨,使酿酒过程产生的废物得到了100%再利用,实现了清洁生产。
此外,五粮液集团还先后投入资金12700万元,建成了4个废水处理站及相关设施,并利用能耗低、效益好、效率高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对经过乳酸回收和酒源香味物质提取后的废液及其他废水进行进一步利用和处理。每天处理废水产生的约10万立方米沼气,则全部输送至煤沼混烧锅炉燃烧生产蒸汽,可替代原煤约100吨,减少煤渣排放量约4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6吨,节约燃料费3.2万元。
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节能减排不仅保护了当地生态,而且使企业科学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友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公司10多年来在研究、发展、实施循环经济上累计投入7亿多元,这部分创造的产值合计19亿多元,利税超过7亿元。目前,企业在环保上的投入已全部收回,丢糟废水综合利用还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文/本报记者 梁 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