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行部门减员的同时中金仍在招人,主要目标是保荐人和“上榜”分析师
尽管降薪早已成为全行业的基调,但由于其在中国投行界的地位,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裁员消息还是震撼了整个证券市场。
近期市场内有消息称,中金裁员将首先从投行部门入手,预计裁员比例达六分之一。理财周报记者调查发现,中金裁员一事国庆后即已在市场中有所传闻。
不过,中金方面否认了上述传闻。中金某内部人士表示,“员工离职很正常,我们并不认为这是裁员,人员变动和往年比并没有大的起伏,1/6的数字连我们自己都没有听说过。”
中金还在招人
券商投行部门开始控制人员规模的消息已经不是新闻了,只是“裁员”的传闻还是第一次,尤其传闻的主角是中国的顶级投行中金。
“中金实行宽进宽出和末位淘汰,去年投行部招了70个人,人员已经比较饱和,加上中金人力资源部有自己的一套人力资源评价体系,可能会有一些人因为末位淘汰制而被淘汰。”中金一位内部员工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但在我所在的部门,尚未出现裁员。”
中金的人力资源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直接上级评价。中金相关人士在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每年年底,中金员工都会述职,总结过去一年的业绩,评价其在团队中的贡献,员工自己可以感觉适合还是不适合整个团队,有的人会自动选择。”
由于牛市招人不少,在熊市来临时券商往往会被迫控制人员规模。此前多家机构已经开始战略调整,市场由此联想中金是否也已经进入战略收缩期。
这遭到了前述人士的否认,“投行业务的整体环境确实在发生变化,但一家成熟的公司不是市场一发生变化就跟着变化,中金的战略是一贯稳定的。”
理财周报记者还在调查中发现,在投行部门减员的同时中金仍在招人。一位金融猎头私下里透露说,“中金需要的是保荐人和上榜(指新财富排名)的分析师。”
中金相关人士表示,“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部门都需要合适的人才,这是中金的根基。”实际上,此前中金已经趁金融危机在华尔街高调物色人才,另外中金的经纪业务也正处于增长之中、中金的自营牌照可能在今年或批,这些都需要更多的人力支持。
投行业务下滑
实际上,考虑到中金的很多项目是赴香港、美国上市的,控制人员的举动也在情理之中。“由于涉外业务受到影响,一些外资金融机构早就开始了裁员,比如投行和律师行。”某中介机构人士告诉记者。据了解,多家大型地产商在香港的IPO以及公司债发行已经暂停。
不仅仅是涉外业务,近期A股的IPO已经变相暂停。截至目前共有34家公司的IPO方案经发审委审议通过但尚未发行,此外还有300余家公司在排队等候过会。“几个项目在排队,今年至今还没有一个过会。”一家中小券商投行部的人士郁闷地说。
截至10月13日,券商行业来自中国大陆的IPO和再融资的佣金收入分别为26.75亿元和11.92亿元,同比下降60.9%和68.8%。而在再融资项目中,由于买方不积极,多家券商被迫包销,涉及金额巨大。
今年以来中金参与过中国南车(601766.SH)和中煤能源(601898)(601898.SH)A股上市以及江西铜业(600362)(600362.SH)、招商银行(600036)(600036.SH)、中粮地产(000031)(000031.SH)等公司的债券项目。但这和其主导过中信银行(601998)(601998.SH)、中国远洋(601919)(601919.SH)、西部矿业(601168)(601168.SH)、建设银行(601939)(601939.SH)、中海油服(601808)(601808.SH.)、中国太保(601601)(601601)、中国石油(601857)(601857.SH)、中国神华(601088)(601088.SH)等大型IPO项目的去年相去甚远。
中金2007年上半年净利润4.6亿多元,2007年全年净利润接近12.5亿元,即中金在2007年下半年实现收入接近8亿元,这应与建设银行、中海油服、太平洋保险、中国石油、中国神华等超大型企业A股IPO都在下半年有关。显然,在今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不足4亿元的基础上,中金今年的收入会比去年有很大的滑坡。
不过,由于中金尚不具备自营资格,中金的业绩滑坡肯定远远低于其他内地券商。这也使得中金成为目前最安全的券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