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冬
随着对永隆银行股东提出的全面要约收购建议的展开,由于股东回售踊跃,永隆银行退市的一刻正渐渐临近。
招行一位参与收购的人士透露,截至16日,招行对永隆的持股比例已升至75%的退市警戒线以上,全面要约收购截止日即27日之时,不排除持股比例达到90%的强制收购线的可能性,如果达到90%,招行将着手私有化永隆,反之,招行将采取行动尽力维持永隆的上市地位。
招行董秘兰奇表示,对于本次全面要约收购,招行准备了200亿港元的现金,目前已开始陆续划拨给愿意回售股份的永隆股东,无论最终永隆银行是否保有上市地位,均不影响招行对永隆银行既定的整合计划。
退市几率大增
由于自全面要约收购起始日即10月6日至今,永隆银行的股价一直以155.5港元为中轴做窄幅波动,未能达到156.5港元的要约收购价,致使永隆银行的公众股东更多的选择了把股份回售给招行而不是在二级市场直接卖出。
香港联交所交易信息显示,在发出全面要约收购建议后最初的6日至8日三天内,招行持有永隆股权比例增加了3.09%至56.21%,而9日一天内 这 一 比 例 则 增 加 了 6.4%至62.61%。截至16日,据招行一位参与收购的人士透露,这一比例更是达到了75%以上。
而根据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准则,对于公众持股量少于25%的上市公司,交易所有权要求其股票暂停交易,如果在一定期限内公众持股量达不到标准,交易所甚至有权酌情要求其退市。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永隆银行的公众持股比例在悄然之中已远低于25%的退市警戒线。
永隆银行的股东结构显示,除了招行已于9月30日完成收购的53.12%股权外,公众人士持股36.99%,永隆原有大股东伍氏家族控股的永时实业公司持股9.44%,及永隆董事持股0.45%。
香港大福证券的一位分析师表示,根据伍氏家族与招行此前的交易行为,永时实业公司及永隆董事参与全面要约收购的可能性较小,向招行回售股份的股东应主要为公众股东。
显然,以招行目前75%的持股比例测算,发起全面收购建议至今,招行共增持公众持股约为22%,原本拥有36.99%股权的公众股东只剩下15%左右的股权。
目前距27日的全面收购截止日尚有数个交易日,如果公众股东全部选择将股票回售,届时招行将持有永隆90.11%的股权,刚好超过招行6日H股公告所承诺的对剩余股份强制收购进而全面私有化永隆的比例。
“不排除到27日我们的持股超过90%的可能性,到时会根据承诺对永隆进行私有化,但如果没有达到90%,我们会向公众出售手中永隆股票以尽力达到永隆的公众持股标准,以维持永隆的上市地位。”一位参与永隆收购的招行人士说。
上述大福证券分析师表示,永隆目前的股价始终未达到156.5元的收购价,按照理性的做法,股东会选择回售而不是通过二级市场抛售,6日至今永隆银行二级市场交易信息也显示,每天的成交量都不足20万股,交易极其清淡,收购结束后招行持股比例达到90%以上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然而,即使最终永隆银行被迫退市,对于招行而言也可能是 “因祸得福”。
上述分析师表示,全球金融海啸下,包括花旗、美国银行在内的众多银行市值缩水严重,以永隆目前的经营不足以维持150元以上的高价,收购完成后如永隆继续保有上市地位,其股价势必会大跌,招行的股权投资也会遭到严重的缩水而可能会收到来自其股东的指责。在恶劣的金融环境下,招行与其冒险维持永隆的上市,不如暂时私有化以待大环境转暖再进行上市。
整合计划
招行并购永隆的初衷是利用其作为海外业务触角延伸的平台,永隆是否保有上市地位对于拥有强大现金流的招行而言,显得并不十分重要。
“无论最终全面收购结果如何,我们都会接受,不会影响我们对永隆既定的整合计划。”兰奇表示。
招行的整合计划除了与永隆在理财业务、综合化经营、信用卡业务、离岸业务等业务方面进行合作外,资产的相互注入与整合也颇为市场所期待。
根据招行6日H股公告,双方未来不排除任何资产注入和出售的可能性。
据悉,目前招行在香港的分支机构或子公司有两家,分别为招行香港分行和招银国际。根据此前招行一位负责人的表述,招银国际也是拥有全方位牌照的机构,因此不会并入到永隆银行,“因为拥有两个全方位牌照总比只拥有一个要好。
于是,在香港只有一家网点的招行香港分行成为了招行短期内向永隆资产注入的现实选择。
上述大福证券分析师表示,根据国际银行业收购惯例,并购成功后,双方一般都会作出一系列的资产重组动作,招行在港分行业务规模太小而难以发展,招行接手永隆后,在港分行已无太大存在的必要,并到永隆可能性极大,未来招行也有可能利用永隆这个平台作为海外资产扩张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