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俊这家被称为全球最大玩具代工企业的港资上市公司,在轰然倒下的瞬间激起无数灰尘。6400名失业工人被拖欠逾2400万元工资,数百名供货商被拖欠几亿元货款,以及随之升腾而起的恐慌:金融海啸中的中国企业倒闭第一案?全球金融危机已然危及中国实体经济?中国庞大的代工企业群体已经无路可退?
第一现场
●工人
合俊轰然倒下企业趁机招工
多数信心不足不敢当场签约
昨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合俊集团位于宝山的俊领工厂,这里依旧围满着人。但与前两天相比,围在工厂周围的工人们,心情却平静很多,人数也少了许多,反倒是前来招工的企业代表多了起来。
在现场,记者看到,不仅有来自东莞周边镇区的企业,还有来自深圳、惠州等地的企业,也有一些小的人才市场在附近帮企业招人。在合俊集团位于樟洋的厂区,一位来自深圳、从事手表制造行业的企业老板告诉记者,他15日就来到这里招工。
据这位老板介绍,他需要在这里招200—300名员工。招工传单发出去后,并没有多少人立马同意去试工。“现在招工很难,许多员工对老板都不放心,所以很少有员工会立马签约”。
与企业招工热闹的场面相比,聚集在合俊两个厂区门口的员工相对平静,大多数人只是在等待着政府进一步的消息。虽然政府已承诺100%垫付8月、9月两个月和10月份上半月的工资,但大多数员工仍然信心不足。有不少工友表示,并不指望从政府拿到近3个月百分之百的工资,能够拿到9月、10月份的工资就不错了。
目前,政府已全面接管了合俊在东莞樟木头的全部厂房的设备,并在大门口贴出了公安局的通告,禁止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等。昨日,有政府部门人士透露,已经将员工8月份工资打入员工工资卡中。截至昨日下午5时记者离开合俊樟洋厂时,有员工表示,并没有收到8月份工资。
●供货商
工人有人管谁管供货商?
对未来经营氛围均表担心
“如果下一家企业倒闭了,政府还会出资垫钱吗?”供货商林老板告诉记者。林老板在合俊集团樟洋厂房的对面开了一家包装材料门店,是合俊的供货商之一。从2000年开始为合俊供货。
林老板告诉记者,早在今年年初,他就没有给合俊供货了,现在合俊共欠他40万元的货款。“这几年算是跟合俊白做了。”林先生感叹到。他现在和几个老板最希望的就是,合俊能重新开工,就是再给他们供几个月的货也不怕,起码还有希望,而现在希望都没有了。
林先生很是感叹,企业破产了,员工还有政府垫付工资,而作为供货商,根本没有叫板上游企业的资本与权利,能够把单做进企业就不错了。
“工人有人管,谁来管我们供货商呢?”在采访过程中,来自不同地方的合俊供货商都对未来的经营氛围表示担心。据初步估算,合俊集团总共欠供货商近4亿元。
●樟木头镇政府
政府尽力了也是受害者
曾询问是否要帮扶合俊未答复
昨日上午,樟木头镇政府召开了“感恩商家,帮扶企业”新闻发布会。作为新一届镇委、镇政府,在预见到因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企业共渡难关。没想到的是,“感恩商家,帮扶企业”主题发布会,却变成了“合俊专题新闻发布会”。
有政府官员表示,出现“合俊事件”,镇委、镇政府也感到很无奈。“在这件事上,政府也是一个受害者,从事件一开始,政府就采取了积极的措施。”
据了解,在今年6月份,樟木头镇委、镇政府在确定“感恩商家,帮扶企业”对象时,就曾到合俊实地走访调查,还多次询问合俊需要政府从哪些方面进行帮扶,资金是否有困难,但合俊一直未能给予一个明确答复。“可能是合俊感觉到自己已经无药可医了,不想接受政府帮扶。”这位官员表示,“现在政府拿出2400万元垫付员工工资,已经将今年的财政款全部用完了,现在镇政府已经没有一分钱了。”
合俊集团申请清盘
公司股份继续停牌
新华网香港10月17日电香港玩具生产商合俊集团17日发表公告说,公司已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自行清盘申请,而法院也已委任临时清盘人。
公告说,香港高等法院已委任“李约翰及其联属有限公司”的李约翰和吴宓,出任合俊集团及其附属公司的临时清盘人,接管并控制相关财产。细节情况将于适当时候公布,公司股份将继续停牌直至另行通告。
合俊集团股份已于本月15日停牌,停牌前股价为0.099港元。
合俊集团2006年9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招股价为1.1港元。据公司资料,合俊集团主要生产高档电子玩具、毛绒玩具等,产品销往欧洲、北美洲、日本等地区。
金融危机尚未蔓延到消费品市场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李华芳:从合俊2008年的上市半年报来看,上半年公司销售额约为3.87亿港元,微增2.9%。这一数据表明,合俊的出口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有一种可能是由于这是根据年初订单完成的,因此其后续的效果并没有体现出来。但不管怎么说,美国的金融危机尚未蔓延到消费品市场,出口不景气并不是合俊倒闭的最主要理由。
事实上,认为合俊倒闭是外部原因的观点,大多指向宏观环境和制度方面的问题,而忘记了企业本身经营失当也会导致毁灭性的后果。合俊倒闭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跨行业经营,追求做大规模,而不是在玩具业上力求更专业,做得更强,结果被资本市场吞噬。吴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