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轲
曾深深困扰中再集团子公司发展的注册资本金不足问题终于将被解决。在近两年的煎熬与等待中,一边是母公司中再集团手握汇金公司注入的40亿美元重金,另一边却是子公司对注册资本的“望穿秋水”。
本报从权威渠道获悉,近日,中再集团旗下三大子公司——中再产险、中再寿险和大地保险的增资扩股方案已获股东高票通过,用于注资的资金已基本到位。大地保险将获30亿元增资,另外两家将合计获得50亿元的增资。
知情人士称,三家公司的增资方案已呈报保监会,正在履行一系列手续。至此,大地保险一度引起业界和社会关注的偿付能力不足问题终于得以解决,而中再产险曾受制于资本金的业务发展规模也将发生改观。
今年6月,由于偿付能力不足,保监会向大地保险下发了《关于切实改善偿付能力的通知》,责令其暂停上海、江苏、浙江等五家分公司的非车险业务,引起业界一片哗然。大地保险2006年末注册资本金为17.2亿元,中再集团持有其近70%的股份。
“一方面公司偿付能力不足受到监管处罚,另一方面股东的大笔资金却进不来,就像是拿着装满水的瓶子却没有水喝,真是有苦说不出!”大地保险一内部人士曾如此形容增资的困境。
知情人士称,中再集团早在2007年底就承诺向大地保险增资3亿美元,但在这一轮增资中,大、小股东在股价上不能形成一致意见。“中再集团作为大股东过于强势,导致大地保险的增资扩股计划近乎停滞。”上述人士说。
中再集团对子公司的增资牵扯到多方关系,保监会为行业主管部门,财政部和中央汇金公司是中再集团的股东,而子公司的中小股东除了有资本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还有境外知名企业。
8月中旬,中再集团新任董事长和总裁到位。据中再集团内部人士透露,新一届总裁确定了未来一段时期中再集团重点推进的26项工作,其中大地保险的增资扩股被列在第一位。
该人士透露,中再集团新任总裁吴高连曾在内部表示,直保公司要直接面对市场和客户,停单的影响会非常严重,因为没有增资导致偿付能力不足,而被监管部门叫停业务实在不该发生。
在此前的一个多月,中再集团以大股东身份按照三条原则与各家小股东商谈对三家子公司的增资。一是所有股东按照1元/股同比例增资,二是如果不想增资可以转让给其他股东,三是如果想退出,可以按注资前某一时段进行评估,由中再集团回购股份。
据悉,在大地保险增资过程中,已有小股东当场将股权进行了转让。
按照9月27日大地保险2008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的决议案,中再集团已按其所持股份,将20.9032亿元新增资本金于10月15日全部注入大地保险。随着近30亿元新增资本金的到位,大地保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将达到250%以上,大大高于保监会要求的150%。
此外,中再集团的核心子公司、以往的利润贡献大户中再产险也将获得近50亿元注资,使其注册资本金达到60多亿元,与此前的14.5亿元大幅提高。
吴高连曾表示,中再产险的发展速度要以效益为前提,业务承保不能亏损,在此基础上,发展速度要达到行业平均水平,要改变车险业务比例过高的局面。
中再产险内部人士表示,2008年中再产险的分保费收入基本与2007年持平,但集团并没有给中再产险过多的业务发展压力,而来自效益考核的压力其实更大。
影响再保公司经营效益的主要是分保费收入、手续费支出和赔款支出。“在经历了今年的冰冻雨雪和地震灾害后,所有的再保险人都透露出改善再保条件的心愿,在直保公司的承保费率难以在短期内提高的情况下,明年我们可能会谋求在分保条件和手续费支出上有所改善。”上述人士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