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郎朗
正在积极申请H股复牌的,由于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空调行业的整体低迷,在2007年第三季度遇到了2006年度扭亏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亏损2000万元)。更为重要的是,顾雏军时代的虚假证券信息纠纷案也将“受害者”海信科龙推到了被告的位置上。
“受害者”反成被告
10月16日,(000921.SZ)发布公告称,廖照文等四人诉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顾雏军、严友松、张宏、刘从梦虚假证券信息的纠纷案,将于10月29日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
根据海信科龙的公告,从2006年开始,海信科龙陆续收到了包括上述4案在内152份股民起诉状,都是针对2005年及以前年度因虚假信息可能遭受损失提起的索赔,要求赔偿金额累计约人民币2207万元。
对于这次可以与德隆案、案相提并论的资本市场,中小股东群体性维权案件,海信科龙副总裁张明告诉记者,“海信科龙公司非常理解投资者受到巨大损失后的诉讼请求,由于此案已经进入司法程序,科龙愿意在法律框架内以最大诚意来妥善解决纠纷。”
不过他告诉记者,真正制造虚假证券信息和业绩造假的是顾雏军时代的董事会,这是一个由少数人策划操作的欺骗投资者的行为,而ST科龙只是一个被利用的载体,顾雏军等相关责任人正在接受司法审判和刑事服刑,对民事诉讼的主要责任也应该由科龙原大股东和管理层来承担。
海信科龙实际控制人海信集团的有关负责人获悉此事后表示,海信集团2005年9月在科龙濒临破产的危急时刻出资挽救科龙,并通过收购成为海信科龙第一大股东,过去两年来帮助海信科龙解决了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促进了科龙的稳定和发展,海信集团非常希望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尽早得到妥善处理,科龙能够早日轻装前进。
然而从以往的投资者民事维权案的审理过程来看,如德隆案、东方电子案等往往存在审判过程过长导致相关各方心力交瘁。对此张明指出,投资者在诉讼时一定要理性慎重,应向律师咨询,自身情况是否符合起诉和索赔条件,切忌滥用诉权,避免既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时间和经济上损失,也给法院审判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记者了解到,时海信科龙对顾雏军即格林柯尔的19项诉讼虽然有几项已经有了终审结果,但是剩余的十几起诉讼还在审理过程中。
张明告诉记者,“我们冻结了顾雏军10亿元左右的资产,这些资产基本上可以追回公司的损失,但是要等法院将案件全部审理结束后再一起执行,从目前的案件进展来看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科龙复牌受困
虽然海信科龙对历史遗留问题的清理还在进行中,但是在香港联交所已经停牌超过三年时间的科龙今年早些时候已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复牌需要的部分资料,但是由于顾雏军案件的影响,导致联交所认为科龙公司内控制度存在弊端。
张明表示,为了满足联交所提出的休整意见,海信科龙正在按照香港联交所的要求进行有关内控方面的复核,公司已聘请了专业机构进行审查,在审查过程中发现部分海信科龙的H股股东曾在转让所持股份时存在违反《香港证券期货条例》有关规定的情况。
对此海信科龙公司根据《条例》的规定向香港高等法院申请对涉嫌违反规定的股票实施了冻结,被冻结股票约10469万股(占科龙H股比例达到22.78%)。
消息人士告诉记者,海信科龙申请冻结部分股东的股票,是为复牌做最后准备,特别是希望复牌后公司股价不会因为部分股东的提前出售而出现大幅波动。
对于海信科龙来说,其自身经营的好坏才是真正影响公司投资价值的关键,然而在2008冷冻年度,特别是进入第三季度后,由于空调行业全行业出现了5%以上的下降,作为行业二线品牌的海信科龙显然没有做好应对行业环境变坏的准备,其季度净利润从2007年同期的508万元,变为亏损超过2000万元,这是海信科龙两年来的第一次季度亏损,不过由于公司上半年实现了超过7000万元的净利润,前三季度公司依然保持5000万元的利润,而公司预测全年盈利的可能性很大。
虽然海信科龙的经营依然存在波动,但是其资金和存货周转率过去三年的整改后都出现大幅下降,而且还提出了400亿元的销售目标,显然彻底解决历史问题并顺利恢复香港上市将是海信科龙接下来的第一要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