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周晓芳 发自河南沁阳
9月11日,在河南省沁阳市进行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公开拍卖中,当地村民张小随以每年上交420斤小麦的价格拍下了本村39.06亩土地8年的土地经营权。这一次拍卖也被媒体称为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第一拍”。无独有偶,在河南沁阳市西万镇,人均土地不足3分地的西万村,也于去年将全村的耕地全部实现了流转。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本报特派记者前往河南沁阳,探访土地流转下的新农村。
张小随:我想承包100亩地
当本报记者来到沁阳市寻访被称为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拍卖第一槌的农民张小随时,他正忙于给新拍得的近40亩地浇灌。记者看到,张小随拍得的近40亩地成规矩的四边形,围绕着这块地的三面种植着高大的树林,另一边则与水渠相连,用水泵抽水便可以直接进行灌溉。据了解,由于地处平原地区,加之当地经济相对富裕,目前已基本实现现代化耕作,张小随便请大型机械公司进行耕作。
张小随表示,有竞拍土地的想法是缘于发现国家的政策开始向农民倾斜。他认为,在国家的扶持下,以后种地的前景应该会很好。
据了解,张小随不仅会种地,还是一个称职的货运司机,由自己揽活,一年就能挣几万元钱的收入。
“40亩地太少。”在接受记者本报采访时,张小随表示,如果有机会,他希望明年再承包一些土地,“100亩左右应该能顾过来。”那时就可以再雇两个人,全身心投入到农业中来。他还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在扣除各种费用以后,如果种植粮食作物的话,目前每亩地一年能收入400~500元左右。“40亩土地一年仅能赚不到两万块钱,太少了”。
开荒造林 目标瞄准百万富翁
在沁阳西万镇的西万村,50多岁的村民田胜利一点也不像同村人口中描述的“山大王”。据介绍,他在两年前就签下了村外的78亩荒坡种植速生杨树,而且一次就签了30年。根据当时签订的协议,他并不需要缴纳承包费用,只需要在有收益时与村里进行二八分成,村里“二”个人“八”。
“目前已经花去了20多万元。”据田胜利介绍,他已将自己的大部分积蓄都投入到了这片荒坡中。由于荒地的泥土里混杂着很多石块,仅平整土地就花去了他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他还租用了挖掘机等现代化工具,并建成了蓄水池以供灌溉树林之用。而今,部分种植的速生杨树已经有手臂粗。
眼看着速生木的发展前景,有人预计在10年以后,田胜利将是西万村的“百万富翁”。
村民签字 土地再归集体经营
田胜利能脱开身专门从事林业生产,这都归功于西万村实行的土地流转,这使他不必再被束缚在土地上。
实际上,早在2003年,位于沁阳和博爱县交界处的水南关村的土地流转便初具规模了。当时该村有650亩耕地,但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2分,因此村民大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副业。为了让生意、种地两不误,村里把土地统一收回来,平整成一大块,由种粮大户或种植蔬菜及其他经济作物的大户进行承包,而村里则供给村民粮食。
但是,真正具有轰动意义的事件是沁阳市西万镇西万村全村的土地流转,即全村的土地全部流转给了村两委控股的沁阳市维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据西万村村民介绍,该村共有9000多人,耕地却只有2000多亩,人均不到3分地,每户户均也只有一亩地。在土地流转前,一亩耕地一年的产出也就400多元。可如果在本地打工,比如劳动力在炭厂卸车、妇女捡煤,一年收益好的话能达到1~2万元。然而在另一方面,在外地打工的人心里却并不塌实,由于不能让地荒着的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他们在农忙时还得回家收割,有些外出的打工者甚至叹息说花出去的交通费比种麦子赚的钱还多。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2007年9月,西万村领导开始动员全村人进行土地流转,并向全村人印发了《西万村调整土地、扭转经营方式的实施意见》的红皮小本,调整土地的原则定为“积极稳妥、农户自愿”,规定凡愿意脱离种地,将承包责任田交给村里经营的农户,每年按标准供应口粮;愿意继续种地,不愿把承包田交给村里的农户,仍按人均地亩承包一份责任田。
“结果,全村2097户村民全部在《土地流转表决表》上签字,同意将土地收归集体组织规模经营,没有出现任何矛盾纠纷。”现西万村总支副书记田柏树表示,他同时也兼任村两委控股的维德公司法定代表人。
土地流转:推动农业现代化
西万村党总支书记董小柱表示,在土地流转整整一年后,西万村发生了几大变化:第一,通过平整荒坡、荒沟,新增土地1150亩。第二,土地流转后,西万村劳动力安心进入二三产业,一年新增运输车辆34辆,个体工商户83家,一年来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净增2300元。第三,粮食产量大增。小麦总产量比去年增加31万斤,亩产新增100斤。
据田柏树介绍,维德公司聘请了山东省农科院对全村现有土地进行了重新规划,将村北旱地规划为生态林区;将村南规划为高效农业园区和粮食种植区,重点进行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
在粮食种植区,公司组织村里的“老把势”建立田间作业队,日工资15~20元,专门打理农业生产,还配置了一批农业机械,提高机械化耕作水平。据田柏树介绍,今年“三夏”时,60个人仅用4天时间就完成了千余亩小麦的收获、出售和秋作物播种工作,“而在往年,全村2000多户至少要一周才能完成。”
土地流转渐成趋势
目前土地流转在焦作已经成了一种趋势。据焦作市委副书记贾春明介绍,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10.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4%。土地流转涉及农户39836户,占农户总数的6.5%。流转期限以中短期为主,期限在5年以下的占56.3%。流转形式以转包为主,转包面积达54676亩,占53.6%。其他形式如转让、互换、出租、入股等占46.4%。
在焦作6个县(市)中,已有沁阳市和博爱县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土地流转工作的领导。沁阳市还制定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沁阳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