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业绩欠佳的三佳科技董事长周松波披着外资之衣,安稳地干着从上市公司母公司抽血的行当
文/叶檀
铜陵三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0520,下称三佳科技)9月2日董事会决议的1张反对票有些抢眼:总经理陈迎志对《任命陶家林为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的议案》(该议案以同意6票、反对1票、弃权2票获得通过)投了反对票,理由是没有事实证明可以胜任HR总监职务。对该议案何炬弃权,理由是陶家林的情况未在董事会上介绍清楚;杨雪峰弃权,理由是业绩不明显,建议再增加考察时间。
仅看公告,或许会得出三佳科技公司治理制衡机制较为完善的结论——不止一位董事敢于在董事会上发表自己独立的声音。在这种美好的表象背后,是三佳科技存在的问题,其中突出的是:自身经营状况不佳,母公司三佳集团沦为了外资的抽血机(一般而言,母公司的“龌龊”往往会殃及上市公司)。
引入外商资金与经营理念,试图改变上市公司的面貌本是件好事,但盲目的引进,却使公司成为出口转内销的资本玩家们的抽血机。公司治理混乱的ST望春花(600645)有外资身影,在三佳科技则表现得格外明显。
三佳科技控股股东、董事长是北京华商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周松波,这位出生于1967年的外资控股人颇具传奇色彩,与他联系在一起的介绍不外乎,在德国华人圈子中赫赫有名的周氏王朝,在中德贸易中占近6%的份额,年贸易额达20亿元人民币;在中国与奥地利的贸易总额中占有近18% 的份额。三佳科技与日本山田尖端科技株式会社组建铜陵三佳山田科技有限公司,三佳集团与韩国丰山微电子株式会社合资建立了铜陵丰山三佳微电子有限公司。总之,非常符合2006年前后外资引入热潮的典型人物形象。
这家对投资者很少回报的公司被江南证券等称为中国模具第一股:公司生产的集成电路塑封模具和塑料异型材挤出模具产销量均为全国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5%和30%以上,公司2007年销售收入计划完成24949万元,计划实现净利润1304万元。
剥去外资外皮,北京华商投资有限公司的一举一动很像空手套白狼的皮包公司。
周松波屡屡以无法证实的大话(甚至低级的大话)炒作自己。1996年开始,周松波、李莹夫妻二人以贸易入手,涉足医疗器械、卷烟、葡萄酒、新型化学建材、汽车等行业,在德国和中国相继创办多家公司,组建了周氏王朝控股集团。周松波自封北大教授,但北大却只称“我校校友、北京华商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周松波”(周松波1994年获北京大学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博士学位)。而周松波在大连实德的商贸之旅、天津200亿元汽车零部件项目均以吹牛破灭告终,其所谓在海外的强大背景从未得到印证,高得吓人的贸易额多数属于想象。
2003年11月26日,北京华商投资有限公司控制三佳集团:铜陵国资公司以其在三佳集团的注册资金7000万元作为出资,北京华商出资6230万元,安徽全柴集团出资1470万元,三者持股比例分别为47.62%、42.38%和10%。实际上,安徽全柴集团只是北京华商为了避免要约收购邀请来的友情出演者。
周松波控制的影子公司北京欧乐投资咨询公司充当了抽血管道公司的作用。2004年3月、5月,三佳集团分次将3500万元的资金汇往该公司。根据双方签订的资产委托理财年收益率6%测算,至2005年末三佳集团应收取委托理财收益357.5万元,但三佳集团连本带利全部蚀本,且双方协议未签订借款期限,欧乐公司当年的收入为零,3000多万元资金就此不翼而飞。
2004年3月,经董事会讨论通过,三佳集团以转贷名义借给由周松波之妻李莹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北京盈之宝汽车销售公司2000万元。账面反映2005年12月归还1000万元,但实际只到账400万元,截至2005年末仍有1600万元未归还,且未按合同规定支付利息,经测算,三佳集团为此承担利息195.3万元。经核实,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与华商投资公司同属一人,且双方签订的转贷协议没有借款期限。周松波前后抽走的资金达到7000余万元,董事会成为彻底的摆设。
同时,三佳科技也存在资产流失问题。铜陵市审计局2007年在总结2006年工作成果时有如下表述,“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对市三佳模具股份公司(即后来的三佳科技:编者注)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查出私设小金库、国有资产流失等严重问题,对发现的经济案件线索,移送有关部门进一步查处。”
三佳科技原本就不是一家好上市公司,周松波接手前,三佳模具的2003年三季报显示,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加了8.5%,净利润却下滑近43.77%,公司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明显偏高,尤其是管理费用,已经超过2002年同期的1倍,并且营业外支出高达2002年同期的5倍多。
2004年周松波接手后,财务状况更是一落千丈。周松波入股时的承诺难以兑现,“至2008年,三佳集团的销售总收入超过15亿元”、“增资完成后的10年内,每年引进的境外投资项目不少于铜陵市吸引外资总额的20%”——成为镜花水月。周松波抽资金有术,但他入主三佳科技后,那些四处分散、天花乱坠的投资让公司资金链越来越紧张,从2005年7月到2006年9月,三佳科技银行贷款总计达2亿元以上,显示他是一个完全不合格的企业家。从2007年6月30日到2008年半年报出台,三佳科技最好的成绩是可分配利润每股5分。三佳科技2008年8月9日公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利润81.8万元,同比下降90.96%;净利润97.59万元,同比下降83.13%;基本每股收益为0.009元,如此劣迹,原因一以贯之,竞争激烈、原材料上涨等等。
周松波为了显示外资背景,又是成立奥地利三佳、又是美国三佳、又是北京三佳,奥地利三佳还由三个外国人注册,这种高昂的国际化除了抽中国资本市场的血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至于周松波所吹嘘的,奥地利三佳打开局面,拥有50%的欧洲市场份额——这种数据与占中德贸易额6%一样,让人匪夷所思。实力远在三佳之上的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有望拿下1%的份额。如此显违常识的炎炎大言,周松波显然认为可以用一己之神力封住天下悠悠之口。
周松波无法兑现诺言,有抽逃、侵吞资产之嫌,瞒天过海一招早就行不通,有关方面却一直未介入,周松波仍高居三佳科技董事长宝座。这是因为他披有一身外资老虎的外衣?还是因为对他网开一面?三佳科技让抽血外资现出原形,也应该打消地方政府与资本市场的外资崇拜症——资金不问出处,只要合法所得,只要高管有信用、有经营能力,就能建好中国资本市场的微观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