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舆论高度关注中资收购带来的所谓“安全问题”
4月29日,中钢集团对澳大利亚中西部矿业公司的现金收购报价得到了中西部董事会认可。由于中钢集团的收购计划获得了澳外商投资审查委员会批准,这笔交易成功已只差股东这一关。
就在人们对中钢集团收购计划表现乐观之际,有媒体披露,至少10家中国公司近来撤销了对澳矿业的投资申请。中国公司在澳能源领域的投资前景一时显得难以捉摸。
阴晴难料的投资前景
据报道,作为中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商之一,中钢集团将其对中西部公司的现金收购报价提高了14%,至13.6亿澳元(合12.7亿美元)。4月29日,澳中西部矿业公司首席执行官布利安·奥立文表示,中钢公司的新报价是合理的,“董事会觉得可以接受”。他说,如果没有更高的出价,他们将向股东们推荐这个报价。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称,此笔交易将成为中国企业规模最大的矿业收购交易之一。
不过,中钢的收购计划仍面临着一些不确定性。根据中钢的新报价,中西部公司的股价与该公司预期的每股7澳元仍有差距。此外,中钢要约需要获得至少50.1%中西部股东接受方才生效。能源需求趋旺且收购的激烈竞争将不断抬高人们的期望值。
中钢的收购计划是在澳联邦政府公布了投资审查“六项准则”后,迄今获澳外商投资审查委员会批准的惟一一家中国公司的申请。如果中钢收购成功,将成为收购澳矿业公司的首个中国公司。
就在中钢集团收购中西部矿业公司的计划初现曙光之际,至少有10家中国公司撤销了对澳矿业的投资申请。4月25日,《澳大利亚人报》报道称,“撤投”是在澳政府的强烈暗示下发生的。4月27日,澳联邦资源部长弗古森就此做出否认,他表示澳政府没有要求任何中国公司撤销对澳矿业投资的申请。中国有权像北美和欧洲等地公司一样对澳投资。4月30日,澳国库部长斯旺也表示,中国的投资对澳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政治因素左右澳政府
就在距此不到一年前,中国公司在澳的投资并没有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和争议,或者说,并没有遇到如此多的障碍。然而,自去年底澳联邦大选及随后的政府更迭,澳对中国公司在澳能源领域投资的关注开始迅速升温。
还在工党夺得大选胜利且尚未组阁之际,澳媒体便披露了一份中国公司在澳投资的影响的研究报告。报告特别对中国主权资金投资澳能源等领域的安全问题予以了高度关注。此后,中国公司在澳矿业的购股和收购行动,成为此间媒体热炒的重要话题。
澳分析人士认为,对于中国企业在澳投资问题,因会说中文而被冠以“亲华”帽子的陆克文总理面临两难选择:既要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保持澳经济增长,又要在事关澳国家安全利益的问题上避免被说成有“亲华的行动”。难怪陆克文在4月访华期间,一面表示要继续与中国发展强劲的经济关系,一面也强调,“任何重大外资投资的施行需经过外商投资审查委员会考察。”(陈小方)
新闻分析 澳大利亚人过虑了
2月19日,澳国库部长怀恩·斯旺公布了投资审查“六项准则”,并称准则内容与前政府时期并无二致,惟一的“新”在于增加了外资投资审查的透明度。
但不容否认的是,近段时期以来,中国公司对澳矿业投资过程中确实有一些“不太顺”的经历。有分析认为,中国公司对投资澳能源领域兴趣迅速上升,特别是操作方式改变,是引起澳人普遍担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快速发展的中国正努力寻求摆脱铁矿石依存度的新途径。这种途径包括由单纯的购买转向收购国外矿企,从而进入能源的上游运作。虽然无论是从逻辑上还是商业经营规律上讲,这些做法都是正常的,澳大利亚仍然担心中国公司难以摆脱“国”字辈的联系——在他们看来,与外国政府相关联的投资者追求的可能不仅仅是普通的商业利益。
但正如此间一些业界人士指出的,有政府背景的在澳外国投资并非中国一家,而且中国目前在澳能源领域的投资程度也远不及日本,澳当前对中国投资的担忧有“过虑”之嫌。(陈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