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业正遭遇"近十年来经营最艰难的一年"
自2004年以来,为了扭转巨额贸易顺差,缓解国内逐年增长的财政赤字压力,国家两次下调纺织服装业出口退税率,以促进纺织行业重组.然而在历经两年的市场实践之后,这一政策到目前仍然收效不大,反而遭遇纺织业内大面积"寒冬"局面的困扰.
6月11日某媒体上出现一则消息,新成立的信息和工业化部日前下发了一份旨在解决纺织行业当前面临困境的意见函,正在积极征求各方意见.《意见》中包括将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从11%回调至13%,服装出口退税率从11%回调至15%,棉花进口滑准税下调至570-357(相当于由5%降至3%,已于6月5日起实施),免除部分纺织机械、自动络筒机的进口关税;采取措施适度放缓人民币汇率升值速度;适度解决纺织服装行业流动资金等方面的问题等内容.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该《意见》中的建议最终得到有关部委的政策认可,那么当下纺织业的艰难处境可以得到缓解,纺织业的"寒冬"里将会出现回暖的阳光.
倒闭浪潮此起彼伏
今年年初,"寒冬"在中国纺织业漫卷,从南到北,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如多米诺骨牌一样纷纷倒下.江苏常熟、苏州,上千家纺织企业相继倒闭,还有一些在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下苦熬;珠三角地区,上千家中小鞋企已经倒闭,几乎平均一天就有几十家企业倒闭.
前不久,凤凰卫视的记者在采访浙江萧山纺织企业时,发现当地有2/3的纺织企业处于停产观望中.一位仍然在生产服装面料的企业女老板说:"我们算是用薄利勉强维持着,出口的订单不敢接啊,一做就亏."而更多的企业干脆停产.
中国纺织业昔日鼎盛的繁忙景象,在华彩退去时如此迅速而残酷,许多小企业没能挣扎多久就悄无声息地退出行业,数量难以统计.
有关专家说,纺织业之所以遭遇"近十年来经营最艰难的一年",是由于产业空心化积习未改,又遭到国内外恶劣市场环境的沉重打击,而出口退税率的下调使得纺织企业微薄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几乎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正是在这种现状下,出口退税率下调政策不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收益,反而面临呼吁回调的压力.
在2006年下调出口退税率之前,纺织业的出口退税率为13%,当时纺织业的普遍利润维持在5%左右.退税率调整到11%之后,纺织业的平均利润也相应萎缩到3%左右.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跟踪调查,2007年国内纺织企业中每六家就有一家亏损.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认为,纺织业排名后2/3的企业利润率仅为0.74%,"这个行业正在无情地淘汰弱者."
纺织行业苦无对策
从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来势汹涌,引发了大半个地球的剧烈动荡.不仅美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甚至全球对2008年的经济增长预期都纷纷调低,国际纺织品的消费市场严重疲软.
理论上讲,如果美国经济增长每降低1个百分点,相应进口就会降低1.65个百分点,因此美国消费下降将直接导致进口商品的需求下降;相应的,美国贸易保护壁垒的加大,会削弱中国纺织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受美国经济拖累,欧盟、日本的商品进口需求也会下降.尤其最后一点,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纺织业的外贸出口.
据美国商务部纺织品服装办公室(OTEXA)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美国进口中国纺织品、服装数量同比减少1.68%、7.74%.第一纺织网总编辑汪前进推测我国今年全年的纺织服装出口占比将会持续走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