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制造业争抢技工
5月中旬,苏通大桥通车,而为了抢抓大桥通车后对南通市人才工作的机遇,南通市来上海举办了"南通名优企业接轨上海招才引智交流会".会上,南通给高级技工类人才开出的待遇跟博士、硕士学历或本科学历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或副高以上职称及紧缺急需的管理、技术类人才一视同仁,年薪一般不低于8万元.
据南通有关人士介绍,此次交流会上,南通几家民营造船厂一下子网罗了近30多位高级技工,而之前他们都在上海的一些国营造船厂工作.
上海高级技工一方面在外流,而另一方面,上海的国企又十分紧缺技工.
3月份,在上海机床厂、上海重型机械厂等几个单位联合举办的一场面向应届毕业生的招聘会上,招聘人员向记者表示,在他们这些国企,本地技工45岁以上者占了绝大多数,队伍老化严重;1000人左右的技工队伍,目前半数已是外地劳务工的天下.
"随着这批技工人才不断成长为管理人员,有关'20年后,上海企业将是外来技工的天下'的说法绝非危言耸听",机床厂某负责招聘的人士称:"不仅如此,由于技工人才甚至高级管理人员不断流向民营企业,近年来上海本地国企甚至有'为民企打工'的趋向".
据他介绍,近年来,上海很多国企在按市场价位给予应聘者薪酬待遇方面已接近民企,传统的师徒帮教体系也继续完善.技工人才补充遭遇困难的障碍在于,不少上海工人仍对"智能型岗位"青睐有加,而对技工层面岗位不屑一顾.
今年年初,带着3000个岗位的人才需求,由上海中小企业国内合作交流中心以及6家知名企业组成的上海企业代表团远赴云南玉溪,与12所职业学校签订了人才需求协议.此次去的企业包括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欧姆龙公司、全球第二大二次电池生产商比亚迪、全国500强国有企业之一的上海百联、上海振华港机等知名企业,就业岗位则包括电子、机械类技工等.
"早在几年前,就说要重视培养中高级技工的呼声就此起彼伏.然而,时至今日,技工短缺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有效改观.高薪聘请也好,互挖墙脚也罢,企业都想用现成的人才,就是不重视培养,导致不少企业都千里迢迢到外地招聘."前去玉溪一家企业招聘的负责人如是表示.
这里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企业之所以不敢尝试用长时间和大量资金去培养技术工人,是因为他们担心,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人才,最后被别的企业高薪挖走.而因高级技工跳槽,企业到法院打官司要求赔偿10万~30万元培训费的事屡见不鲜.
上述上海机床厂人士介绍说,企业目前培养一名技工最短也要半年时间,而从一名初级工成长为高级工,一般需要8至9年的时间,总成本包括设备使用费、老技工带徒弟的工资费用、其本人的工资,怎么也得8万~9万元.上海一家生产纺机的国企负责人说:培养一名高级工得要好几年的时间.按成才率推算,有80%以上的青工可达到中级工水平,而最后能成为高级工的只占5%~8%,其培养的费用非常高.
宝钢的一个解决办法
采访中记者接触到的情况是,很多国企都遇到了技工困难给企业在生产和研究上带来的诸多影响,国企面对技工荒的心态也各不一样.宝钢也同样面临着熟练技术工人短缺的问题,但也想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其解决之道或许能为给其他国企提供些帮助.
据宝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技工王师傅向记者表示,技工是生产性企业的基石,直面现场,80%以上的工作最终都会落实到技工的头上,高级工以上的技工更是日常工作中的骨干,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经常性地参与到技术性工作中,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为区域工程师或主任工程师的技术性决策提供意见或建议,为这些措施的有效落实提供保障.一旦出现缺失,将造成极严重的影响.
他称,由于宝钢的人员定岗相当精简(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当专业性较强的技工人员外出时,若是发生紧急故障或者生产性事故,由于当职技工人员不在,就会对问题解决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造成影响,甚至只有等他回到厂内,问题才能得到最终解决.
由于人员的精简,人员退休或跳槽后,其所管的业务工作有较大可能发生断层的现象,应该说现在制造业,高技能工人的收入在近几年也有了较大提高和改善,基本上工作5年以上的员工,只要工作业绩尚可,大概可拿到9万元以上的年收入.
"除基本工资、奖金之外,宝钢的科技创新机制还为员工提供了一个'赚取外快'的途径,现在这个体制已经比较完善."王师傅称,"我们可以对日常工作进行总结和提炼,通过该系统(如合理化建议、自主管理、技术秘密、专利等)进行申报,做得好的话,也会有不菲的'辛苦费'.这也是宝钢实施员工激励,并更好实现企业利益的一个双赢手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