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家央企中上报资本经营预算的还不到一半。而按照国资委4月9日通知要求,4月30日前就应该全部交齐。 “我们也在打电话催,现在收上来的大概只有四五十份左右,其中还包括一些不需上缴企业的报告。”接近国资委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某央企人士向记者透露,四月中旬国资委给央企下发《国资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管理工作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试行稿’)。试行稿对实行国资经营预算的原则、各厅局职责分工等都有详细规定。 该央企人士称,目前的工作原则还是以资本性支出为主,主要用于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国资收益的征收一直是个热点话题。国资委副主任李伟此前透露,2008年央企实现利润总额6652.9亿元。 今年一月,国资委新设的收益管理局组建完成,该机构专司监督所属企业上交国资收益、制定国资经营预算制度。 有部分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企红利上缴过少,10%的上缴比例偏低。2007年底,财政部与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规定,主要垄断行业上缴国资收益10%。 今年收缴上来的08年资本预算到底有多少、交上来后如何使用,成为近期各界关注的焦点。 资本性支出为主 记者获悉,试行稿规定资本预算编制五原则:以收定支;资本性支出为主;注重效益;规范透明;分工协作。 “最重要的一点是确定资本性支出为主。以前在到底用于结构调整、企业破产还是社保账户等方面不很明确,现在明确指出未来使用方向主要是资本性支出。”上述央企人士认为。 试行稿指出,资本性支出为主原则,是指资本预算主要用于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中央企业弥补改革成本支出主要由企业自身解决,对确有困难的企业需要安排资本预算的,应当从严控制。 “国有企业资产量大面广、比较分散,整合和资本运作都需要钱,由国资委主导的央企重组80-100家的目标还需提速,央企的改革重组已经成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环节,要加大央企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力度。”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保民指出。 可见国资委更倾向于把收上来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用在推进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上。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则认为,“可以把钱用在布局调整,但还应该把钱用在社保上来改善民生,国有企业不应该把资本经营预算当成内部循环。” 张文魁指出,现在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还不是国家预算,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概念,所有的东西都是国家的,不只是国资委的,不只是国有企业的。纳入国家预算后由国家统一管理,不能只是一个小钱袋子、是一个基金账户的内循环,没有约束。 针对有人说应该全民分红,把红利分到每个人手上,张文魁认为这种想法有点不切实际:“全民分红怎么实现?是发现金还是发在卡上?如果发在卡上那要发在什么卡上?如果发现金,钱先一级一级拨到村干部,很可能农民得不到利益。因此现在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体系,还可以为将来建立社会保障预算体系打开通道。” 10%比例商榷 国资经营预算最难确定的要数央企红利上缴比例了。 目前中央企业红利上缴分三种类型:烟草、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煤炭五个资源性行业,上缴比例为10%,钢铁、运输、电子、贸易、施工等一般竞争性企业上缴比例为5%,军工企业转制科研院所企业三年内暂不上缴。 业内人士指出,所谓国有企业实际上是国家从全体纳税人手中收上来钱,委托给政府进行投资。国企的投资收益应归全体国民。 而企业也有自己的看法。“别看剩下的90%的利润没有上缴,还需要一些钱进行投入再生产,还要放一部分在科研经费上,同时国有企业有很多社会责任要履行。”一家石油行业人士表示。 但也有学者仍认为10%的比例还是偏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也认为:目前央企只有10%的利润上缴国家偏低,如果有第二轮的经济刺激计划的话,应该把重点放在帮助 中小企业的发展上面,这样才可以更持续、更均衡。 “我认为现在收缴10%的比例仍然偏少。”张文魁也向记者表示,“如果按照国际上或者是国内民营企业的一些分红,一般成长型企业是10%-20%,成熟型企业是50%,国有企业折中一点,也可以取个中间数。” “如果你要是觉得上缴太多,那你可以选择不要成为国有企业,国家可以尝试逐步放开市场,让大家有公平的权利去竞争。”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部竹立家教授认为,靠着国家政策的倾斜,一些国有企业在取得高额利润的同时,也从客观上影响了部分产业的发展。此外,一些国有企业的垄断行为,还削弱了中国在这些产业上的核心竞争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