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工作暨产权交易机构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伟表示,为了防范国有企业投资金融领域出现风险,国资委今年将对中央企业投资金融领域的总体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据了解,近年来国有企业投资金融领域的情况不断出现,如对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基金等金融领域进行投资。以金融衍生品投资为例,根据初步统计,目前有28家中央企业在做各种金融衍生品业务,有盈有亏,亏损居多。 李伟强调,必须加强国有企业投资金融领域的研究,防止国有企业投资金融领域的风险。 除了对中央企业进行调查,李伟还要求各地国资委根据本地国有企业投资金融领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相关办法。 为了有效防范风险,李伟强调,国有企业要从事金融衍生品业务,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要严格合规。国家对从事境外衍生品业务实行审批制,得到批准的国有企业才可以做。二是要目的明确。必须严格遵守套期保值原则。三是要确实弄懂,不能存在风险敞口,同时,要尽量做场内交易,尽量不要做场外交易。四是要控制风险。 李伟在会上还透露,为了实现对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实时动态监管,确保企业所持上市公司股份有序流转,国资委将在年内完成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动态监测系统的开发工作,并争取年底前投入试运行。 目前,随着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改制上市,中央企业的优质资产大部分已进入上市公司,国有资产的运营模式正逐步从国有企业向公司制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演变。李伟表示,国资委的产权监管重心将向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移。 据国资委产权管理局有关官员介绍,除在年内建成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动态监测系统外,国资委还力争在年内建成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季度运行情况信息采集系统。 李伟强调,凡是按规定应当进场转让的企业国有产权,都必须在产权交易市场挂牌交易。各级国资委要进一步加强对国有产权交易行为的监管,推进产权交易市场的统一。京、津、沪、渝等4家机构统一交易规则要尽快出台,统一的交易信息系统要尽早投入使用。 国资监管重点转向上市国有股权 今年国资委产权管理的工作重点,将向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转移。国资委针对此种监管的三份文件已经征求意见,并可能尽快发布。 年内建立国有股权动态监测系统 昨天,国资委网站发表国资委副主任李伟在3月末的一次讲话显示,鉴于中央企业的优质资产大部分已进入上市公司,产权管理工作重点将向上市公司转移。类似表态,李伟在去年末召开的中央企业产权管理工作会议上也曾提出过。 天强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波善昨日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认为,相对于现有的国有企业管理,上市公司的管理方式相对健全,国资管理转向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后,有助于借助上市公司的管理来促进国资管理的完善。 祝波善同时表示,刚生效的《企业国有资产法》规定,国资委是一个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但现有的国资监管定位是“管人、管事、管资产”,新旧两种定位可能在今后出现法律上的冲突。所以,通过上市公司完善的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管理方式,也有利于国资委规范自身定位。 至于如何实施对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管理,李伟在讲话中将信息化作为重要的抓手之一,并具体提出了四项工作。 被列为首位的工作是进一步完善国有产权交易监测系统,推进国有产权交易的公开、规范、透明;二是完成产权登记网络版系统试点,投入运行;三是完成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动态监测系统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季度运行情况信息采集系统的开发工作;四是开展国有资产评估信息系统的前期论证工作。 特别对于动态监测系统和信息采集系统,李伟要求,要争取年底前投入试运行,国务院国资委要支持地方国资委信息系统及其相关信息系统的联网,全面发挥信息化监管的功能与作用。(第一财经日报)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商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