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注册的民营航空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昨日,记者从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东星航空有限公司破产清算已被法院正式立案受理,这让东星成为国内首家破产的航空公司。一直以来,身为国内首家注册的民营航空公司东星的掌门人——兰世立却更喜欢将东星比做一艘船而自己则是船长,在他看来,无论是他还是东星航空只有经历过大风大浪才能真正成长起来。然而事与愿违,风浪带给东星的并不是成长而是毁灭。
此前,在东星航空资金链几乎断裂之时,对其发起收购的国航母公司中航集团曾是该公司的救命稻草,然而,随着双方并购谈判的破裂,中航集团也成为东星航空陨落的催化剂。记者昨日还从中航集团了解到,接下来中航会根据东星航空清算的结果讨论接盘的可行性。如果最终成功接盘,中航集团将成为东星破产事件中最大的赢家。
7月3日召开债权人大会
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外发布的公告称,该院于3月30日立案受理了东星航空破产清算一案。东星航空的债权人应在公告发布之日起90日内,向东星航空的财产管理人申报债权。法院将于今年7月3日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目前,法院已冻结了东星航空16个账户。
此前,由于无法偿还欠款,通用电气商业航空服务有限公司等6家境外公司向法院申请对东星航空执行破产清算法律程序。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显示,东星航空亏损已达5亿元左右,其中飞机租赁费、机场起降费、航油费、保险费等欠款数额巨大,仅欠武汉天河机场停机费就达6000万元,并有100多名飞行员、乘务员从去年12月起未发飞行小时费,3个基地1000多名地面员工从今年1月起未发工资。而从3月15日零时起东星航空停航后,东星航空每天需净支出的费用近100万元。据财务部门清理,目前东星航空已到账和可收回的资金约320万元,而当前急需开支则高达2000多万元。
东星一步步走入困局
从2005年获批至今,年仅4岁的东星航空画出了一条从辉煌到暗淡的抛物线,而执笔的手就是东星航空董事长兰世立。在今年3月15日东星航空停航后,兰世立也离奇失踪,这让外界猜测不已,不少人认为,兰世立在资金链吃紧之时希望把东星航空股份出售给中航集团,但后来双方在价格上没有达成一致,而武汉市政府又极力促成此事,最终让兰世立负气而走。“兰世立当时离开可能只是想增加与中航集团谈判的筹码,至于此后东星航空的停航以及破产可能是他自己都始料未及的。”一位航空公司负责人表示。
作为传奇人物,兰世立在1991年开第一家公司时,口袋里只有300元,到2005年末,他个人拥有的中国东星集团资产已超过20亿元,在《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上排在第70位,并成为新的湖北首富。东星集团业务更是涉及旅游、房地产、交通公路、航空、电信等多个行业。
然而,过快的扩张速度加上兰世立高调、张狂的性格,为东星的发展埋下了巨大隐患。很快,2008年的经济不景气让东星问题集中大爆发。
兰世立自己曾说:“2008年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是灾难,对于东星来讲更是灾难中的灾难,但回想起来真的很甜、很美,因为我们这一年是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也真的其乐无穷。”现在看起来,兰世立的乐观显得有些过于天真。
一位航空业内人士在评价兰世立时称:“他确实很能说,不过他过于高估自己的口才能力了,比如他认为当初GE仅凭他一面之词就把飞机租给他就是夸大的,事实是,兰世立当时租赁飞机的价格远高于国际水平,再加上GE对中国市场需求的看好,才把飞机租给他。”由此,不少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东星航空现在的困境与兰世立自身的性格难脱干系。
据悉,目前东星集团旗下公司众多,相互从银行抵押担保贷款,现在成了一堆“糊涂账”。而此次东星航空的倒塌将会波及整个东星集团。
中航将走出接盘“高棋”
曾经被东星拒绝收购的中航集团其实从未放弃将其收入囊中的希望。正如业界所分析的那样,东星的基地武汉是国航的短板,而南航与东航都先后在武汉建立了基地公司,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国航母公司中航集团对东星航空的兴趣最大。
“其实,如果双方无法实现协商收购,中航集团在东星航空破产后接盘远比此前对其进行收购要有利。之前中航集团要直接收购起码要付出几亿元资金,而且就价格问题还要反复谈判处于被动。但等东星破产后,中航集团要接盘就相对比较主动。”北京市广盛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律师刘春泉向记者表示。
接下来摆在中航集团面前有多种选择,其一,中航集团可以和东星航空债权人进行协商,打折偿还债务,这样中航集团就能付出较少的资金接手东星航空。
“因为航空公司的资产很少,比如东星航空的飞机、办公场所大多是租的,真正进行破产拍卖公司的资产并不值钱,而东星航空真正值钱的是航线以及飞行员等无形资产,这些资产是不计入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也不可能被拍卖,所以债权人得不到太大补偿。还不如接受打折赔偿的提议,起码能得到部分赔偿同时还可以和中航集团继续合作。”刘春泉分析说。
其二,即使债权人不同意,中航集团也可以选择承债接盘,就是把债务全部接手。“与民营航空的高风险运营不同,国有航空公司有政府支持,中航集团接手后,机场、航油、航材等债务肯定变得好商量,中航集团可以先让公司运营起来,再分阶段还款。同时,银行贷款以及地方政府也会提供支持。”奥凯航空创始人刘捷音认为。
当然,中航集团也可以自己设立武汉分公司,不过付出的成本要更大,而且航班时刻不一定比东星航空的好,所以,在东星航空公司破产后接盘是明智的一步棋。
商报记者 肖玮/文
相关专题:
民营航空还能飞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