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致力开发高端理财产品的中行私人银行业务而言,交易流产是RBS退出后的又一挫折
2008年9月18日,巴黎,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左)与洛希尔银行CEO米谢尔·瑟库海在签字仪式上交谈甚欢,可惜交易最终无法完成。
昨日宣布,由于监管期限已过,其收购法国洛希尔银行20%股权的交易已自动取消,但中行会继续寻求跟洛希尔的业务合作。这一交易最初拟定的监管审批期限定于去年12月31日,但其后延长至今年3月31日。
尽管交易流产对中行的财务影响很小,但对于致力开发高端理财产品的中行私人银行业务而言,则是RBS(苏格兰皇家银行)退出后的又一挫折。去年10月,中行副行长朱民在谈论入股洛希尔银行一事时就表示,“中国最缺的是产品,我们在海外就只买产品,中行就是要通过此次合作,把洛希尔的产品带回国内。”
此次事件也显示,目前管理层对审批内地金融机构海外收购趋谨慎。
延迟审批期限仍未能获批
“监管审批期限已经过了,我们不会再度延长(期限),这个交易已自动取消。”中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表示。
2008年9月18日,中行首次对外披露,将斥资逾2.3亿欧元(约合22.97亿元人民币)收购法国洛希尔银行扩大股本20%的股权。这也是中资银行对欧洲银行进行的首例战略投资交易。若交易落实,中行原会成为该行的第二大股东。
洛希尔银行是一家总部设在巴黎,以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为主营业务的金融集团。欧洲著名金融财团洛希尔家族通过CFSH持有洛希尔银行83.08%的股权。这一交易最初拟定的监管审批期限定于去年12月31日,但其后延长至今年3月31日。
上周市场更一度盛传交易已获国务院原则通过,可惜最终也未能成行。
根据中行去年9月的公告,如果无法获得监管机构批准,中行将有权中止协议。
高端理财产品开发受挫
中行一直对入股洛希尔银行持积极态度,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上月初就表示,很期待该交易能早日获得通过,中行希望发展私人银行理财业务。
对于高端理财产品匮乏的中行而言,入股洛希尔银行所看重的正是其在私人理财业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尽管中行在国内大面积铺建理财中心及私人银行,但一直不能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是———没有产品。而洛希尔银行的长项则在产品,且专门为第三方设计产品。显然,中行就是要通过此次合作,把洛希尔的产品带回国内。
朱民去年在谈及此项交易时就表示:“我们知道中国最缺的是产品,所以我们在海外就只买产品。我们买产品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把它带回中国市场———我们就做这件事。”
“由于入股动用的资金规模并不太大,而且中行在洛希尔银行所占股份也只有20%,因此交易无法达成从财务角度而言对中行的影响较小。主要的影响还是在中行理财产品的引入和开发上面,因为高端理财市场对中行是战略业务,在RBS(苏格兰皇家银行)退出中行的情况下,中行急切需要一个在这块业务上可以紧密合作和学习的伙伴。”光大证券分析师金麟昨日对记者表示。
此前,中行曾与RBS在私人理财业务方面开展合作,但由于监管的限制,合作的模式也仅限于RBS向中行派顾问进行指导,但由于RBS已经清仓中行的股票,双方的合作已经基本中止。
对于致力开发高端理财产品的中行私人银行业务而言,交易流产无疑是RBS(苏格兰皇家银行)退出后的又一挫折。“从国外银行的经验而言,高端客户市场的利润贡献度是最大的,成熟市场中10%的高端客户能够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贡献90%以上的利润。”金麟对记者表示。
作为战略业务模块,在中行不久前公布的年报中明确也表示将“加快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据了解,中行去年共新建了159家具备统一标准的理财中心,其机构总数达到525家,在渠道建设上脚步依然迅速。截至2008年末中行理财客户总数已经接近100万人,其中中高端客户较上年增长16.44%,与客户群体16.43%的整体增幅持平。
渠道优势依然难以动摇
基于现有的渠道优势,入股洛希尔银行流产对中行国内理财市场的竞争优势影响相对仍较小。
一家大型第三方理财机构广州市场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就国内市场而言,由于几大国有银行在销售网络上占据绝对优势,因此其财富管理业务短期内依然具备竞争优势。“几大国有银行最具价值的资源实际是渠道,只要一款产品不亏钱,通过其直达消费者的销售渠道,通常都能够获得很好的销售量,进而给银行贡献稳定的中间业务收入。”
即便是大银行的高端理财服务,目前能够提供的产品仍然趋于简单化,可供选择的投资组合和投资范围非常有限。“因为难以拿出自己研发的特色产品,各家银行给到高端客户的服务无非也就是在已有的产品基础上,把收益率做高一些,这样的产品和服务很难进一步提升此块业务的盈利水平。”上述人士表示。
瑞士信贷的一名不愿具名的人士对记者坦言。“从长远来看,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核心竞争力仍然将是自身的产品设计能力和风险把控水平,虽然基于中国理财市场的现状大银行仍然能够凭借渠道优势支撑自身的业务收入,但随着整个市场的不断成熟,客户对理财产品的了解和需求也会不断增长,类似的状况从台湾等市场的发展历程即可很清晰地看到。”
本报记者 罗克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