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闪电般访问了日本和中国台湾之后,昨日,戴尔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风尘仆仆来到中国。尽管戴尔访华已形成一年一度的惯例,但此次中国之行,意义却非比寻常。
上月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戴尔净利润同比下滑42%.唯有以中国为核心的新兴市场,已成为戴尔的避风港。
两年前,戴尔失去个人电脑市场霸主地位,昔日的“酷公司”遭遇前所未有的“中年危机”,创始人迈克尔·戴尔被迫重出江湖。
对戴尔而言,一个严峻的趋势是个人电脑增长乏力,PC价格“永久和结构性”崩溃的趋势。与惠普、IBM、苹果等竞争对手相比,戴尔在产品和市场地域上都不够多元。
身份危机让戴尔显得面目模糊。
如今,戴尔祭出组合拳,公司运营上大刀阔斧削减成本,重塑品牌形象、以“苹果化”的方式向消费类市场渗透。更关键的是,加速“去PC化”进度,发力服务器和网络服务等增量市场。
新兴市场成避风港
两年前,戴尔失去个人电脑市场霸主地位,当时,竞争对手惠普的笔记本电脑大受欢迎而走在前面。这次失败让迈克尔·戴尔重新掌舵,并进行了一系列重组,雄心勃勃制定了2010年达800亿美金营收的目标。如今看来,这已成泡影。
戴尔坦承,他不知道IT行业需求会下滑到什么程度,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停止,但今年1月行业需求稳定。“客户从一开始的惊慌失措到现在情绪慢慢稳定,”戴尔说,“我们的责任是使客户觉得有必要使现有产品服务进行更新换代。”
受经济衰退影响,IT需求不断下滑,价格竞争进一步降低行业利润率,戴尔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上月发布的财报显示,戴尔第四财季净利润同比下滑42%,未能达到分析师的预期。而戴尔中国在全球各地的情况中是最好的。截至今年1月30日的2009财年,中国区出货量增长达28%,是行业平均增长率的四倍。戴尔介绍说,公司在金砖四国(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的增长速度达34.2%,全球消费业务的增长速度达35%.“这两项都比业界增速更快”。显然,以中国为核心的新兴市场,已成为戴尔的避风港。
戴尔中国总裁闵毅达表示,戴尔在中国业务占全球业务的5%左右,是戴尔全球除美国本土外第二大市场。“戴尔15款电脑中标家电下乡项目,将有力推动戴尔中国业务继续快速增长。”
此外,中国仍是戴尔全球采购中心,2008年戴尔在中国采购额达230亿美元,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子产品和货物采购商。因此此次戴尔访华中,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均与之会面。
关注非PC并购
惠普和IBM从注重软件和打印机等非个人电脑产品中获益,而苹果锁定了作为创新性公司的声誉,台湾电脑厂商则正在低成本计算机领域领跑。仅依靠利润过山车般下滑的电脑,能使戴尔找回昔日王者的地位吗?
这两年来,对于戴尔即将进军智能手机市场的说法喧嚣甚上,之前在东京发布会上,戴尔就透露会进军智能手机领域,但昨天其对此只字未提,只含糊地表示:“我今天不会宣布戴尔任何小屏幕产品,但在小屏幕上戴尔有很多机会。”
迈克尔·戴尔也再次表达了“去电脑化”的趋势。戴尔年报显示,目前戴尔的非PC业务占总收入一半以上,包括服务器、存储及软件等。
上周,随着思科进军服务器市场,IBM收购Sun的传闻尘嚣日上,服务器市场明显升温。而为了抢占这一领域份额,戴尔前日还特别面向低成本的公司推出14款新款服务器和存储器。
在未来的收购计划方面,戴尔则表示,现在宣布收购哪些公司是不合适的,但明确了收购方向,会重点关注数据中心、服务器存储等领域,“如果你了解过去2年戴尔的9次收购,你就知道戴尔的方向是什么。”
学苹果发力消费类新品牌
一直以来,商用产品是戴尔的核心业务。统计数据显示,个人消费者购买量还不到戴尔销售额的20%,超过80%的销售额都来自企业用户。但由于是美国和欧洲经济陷入衰退,戴尔重商业客户不重视个人消费的弊端暴露无疑。因此,加大对消费类产品的研发推广力度,加大戴尔品牌在个人消费者群体中的影响力,成为戴尔的当务之急。
上周,戴尔推出全球最薄的笔记本电脑Adamo,并启动旗下全新品牌Adamo.昨日,Adamo中国市场首发,迈克尔·戴尔现场王婆卖瓜:“Adamo是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代表了先进的设计、出色的工艺,之所以推出这款电脑是因为我们从那些十分关注时尚的客户那里得到了这种反馈。”而为推广Adamo品牌,戴尔不惜重金,请来享誉国际盛名的英国摄影师拍摄平面广告,并力邀业内顶尖模特入镜。
此外,迈克尔·戴尔还透露,今年还会推出更多的mini产品,将与全球运营商合作,以“宽带+上网本”的合作模式推动上网本的销售。
链接
挑战
个人电脑增长乏力,PC价格“永久和结构性”崩溃的趋势。
市场地域上不够多元,过份依赖美国本土。
过份追求性价比,产品不酷,品牌身份模糊。
应战
削减公司运营成本,加大非PC业务的比重,加速“去PC化”进度。
新兴市场发力,更频繁地访华,向中国政府示好。
重塑品牌形象,以“苹果化”方式向消费类市场渗透,试图摆脱过去面目模糊的印象。启动全新品牌Adamo,采用一系列时尚界推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