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09年,新媒体市场格局面临洗牌。在全球肆虐的经济危机冲击下,风险投资资本对中国户外视频媒体的投资热情逐渐降温。而企业的广告投放也变得异常谨慎,它们倾向于把有限的广告预算集中于拥有独特品牌定位优势,稀缺、垄断资源优势,和具有创新优势、资金优势、覆盖优势的媒体。这些因素都加速了新媒体领域的整合与分化。一方面部分新媒体进化为主流媒体,甚至成立了媒体集团,抵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一些新媒体被并购,或者不得不退出了市场。
面对新媒体的洗牌变局,一些公交移动媒体不断延伸圈地的范围,从公交领域向地铁、机场、卖场等渠道挺进进行多元化发展。但世通华纳不盲目扩张,强调坚守,专注于公交移动电视领域的精耕细作,首先是对现有的资源结构进行了优化,在巩固世通华纳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及各区域中心城市的优势地位的同时,加强了对一线城市的布局。此外全力在销售与市场上发力,推出了各项服务于市场的推广活动,并引进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建立了专门服务于大客户的专业部门,提供专业和国际化的服务。在业内最早主推科学测量标准、强调内容原创性和一站式专业服务在新媒体变局中更好的把握机遇,赢得受众、市场和客户。
建立交易货币,迈向主流媒体
2008年世通华纳联手尼尔森建立公交移动电视评估标准,这是新媒体有史以来第一次引入科学严谨的精细化评估手段。这是推动新媒体向主流化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公交移动媒体交易“货币”的建立,使世通华纳拥有了更高的传播效率和媒体性比,凸显了公交移动电视的媒体价值,使得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对公交移动电视的媒体价值有了一个更清晰直观的认识。广告主因而可通过科学的量化评估手段,凭收视率的高低来购买广告时段进行精准营销。
通过建立评估体系,也为公交移动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跨媒体评估构筑桥梁。收视率的引入推动了整个移动电视行业甚至是整个新媒体行业向主流化的迈进。通过买收视点来买移动电视,这样就和做传统电视预算或者市场份额实现了接轨。此外,还可以帮助广告主实现广告事前、事后的评估,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同样也可以帮助代理公司和大型客户重新审视其广告媒体投放策略,应用新媒体去弥补传统媒体的一些不足。
强调内容原创性,抢占行业“话语权”
目前市场上,一些公交移动媒体过多强调规模效应,而没有深耕资源,较忽略内容的原创性,仅仅注重广告销售网络的构建,多通过广告代理的形式进行广告投放,或是简单的把节目集成播出平台外包运营。这对于更加重视传播效率和媒体性价比的广告主来说,规模效应的吸引力已渐退色。
世通华纳自创建之初便以推动行业进步为已任,是中国唯一一家专注做好媒体基础研究工作的公交移动媒体,世通华纳与其他移动电视相比较是惟一拥有有专业化内容团队与运维队伍的移动电视运营商,世通华纳是作为媒体运营商而非广告代理商存在。
世通华纳依托专业的影视人才与对移动电视节目的深刻理解,以5000万影视专业设备的巨额投资,为市民量身定做了极具社会公益性的超短篇电视栏目,涉及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节目播出,使世通华纳被誉为中国最大的移动的电视台----最贴近城市市民的媒体。这无疑保证了节目的收视率和公交受众的忠诚度,有力的保障了广告主的投放效果。世通华纳拥有了节目制作权,也意味着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同时也通过贴近市民生活的节目同步回馈社会。在经济不景气时期,有内容的新媒体将更有生命力。
倾力打造一站式专业服务
世通华纳一直致力于为广告主提供专业的从广告投放、创意、策划到监播的一站式服务。在为广告主制定广告投放计划的同时,不仅只是简单地将广告的投放频次、地区推荐给广告主,而是融入对客户产品的理解与分析,将一整套适用于移动公交电视媒体的投放策略和建议全盘展示。这样不仅有效的节省了广告的投放费用,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依托与全国广电系统的友好合作和全球领先的广播数字传输技术,世通华纳打造了稳定、严谨、高效的节目和广告播出平台,实现了对全国主流城市的无缝隙全城覆盖和全程覆盖;构建了全国最大的移动电视广告联播网,覆盖中国35个主流城市,8万余辆公交车,12万台左右的电视收视终端,并开创了“全效传播”的全新广告理论,赢得了国际、国内外众多知名品牌企业的广泛认可。
经济危机在短期内冲击巨大,却不可能长期存在。2009年由于国际经济大环境的衰退,国内广告市场的各个行业也将受其影响不同程度地经历寒冬,不过,基于对公交移动媒体的专注和对精耕细作,世通华纳必将以中国公交移动电视领航者的姿态在2009年继续“顽强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