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 琪(发自北京)
对话华硕集团副董事长曾锵声
19年来,华硕首尝亏损滋味。
2月12日,华硕发布2008年Q4业绩,净亏损27.98亿新台币(约合8200万美元),这也是这家台湾IT企业自1996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很多企业都遭遇到利润下滑,营收困难的尴尬局面。华硕虽然也采取了高层降薪、节省费用、调整库存及产品创新等措施自救,在公益事业的投入上却仍抱有极大的热诚。
2月20日,华硕和中科协共建的“华硕科普图书室”项目在京启动。根据双方协议,在2008年至2012年间,华硕力争累计投入价值5000万元的科普书籍、电脑设备和教育训练,在全国1000个基层市、县级地区建设“华硕科普图书室”。
在金融危机下,资金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弥足珍贵的。那么,在各个企业都在苦苦思索如何过冬的时候,华硕为何不将这笔巨资用于产品创新或舒缓企业其他困难,反而投诸对主业无直接关系的慈善事业?华硕是在敏感时期哗众取宠拉拢人心,还是真心实意做公益?面对业界疑问,华硕集团副董事长、中国业务群董事长曾锵声接受了《IT时代周刊》的采访。
曾锵声,讲话不疾不徐,表情、语调甚少变化起伏。1998年,他被老板、董事长施崇棠请来华硕掌管业务,成为华硕全球业务大军的最高统帅。这一年,华硕刚推出自有品牌的笔记本电脑,当年在台湾的市占率还不到1%。而今天,华硕已经成为全球500强企业,其产品在很多市场占据着第一的位置。
原本在1990年就已退休、在加拿大享受生活的曾锵声,现在已无暇再去体味那种悠闲自由的时光,在全球遭遇金融危机的今天,凡事要求完美的他,又将带领全部人马,投入新的征程。
亏损原因是汇率不稳
《IT时代周刊》:有外界批评华硕是“成也EeePC,败也EeePC”,把企业亏损归咎于EeePC上,是这个原因吗?
曾锵声: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华硕集团董事长施崇棠也对此进行过澄清。事实上,EeePC不但不是造成亏损的原因,还是华硕内部的‘优等生’,不仅去年第四季仍有获利,在销售上依然领先同业。
《IT时代周刊》: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华硕遭遇了自成立以来的首次亏损。在这个时候,华硕为什么还坚持做公益活动,为什么不把这些资金用来缓解企业的困难?
曾锵声:不否认,这次金融危机对华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从2008年年底开始,公司就遇到了很大的金融风险,华硕亏损的原因是由于库存太高及汇率不稳定。欧洲是华硕最大的市场,当时电脑卖出去的时候,汇率很高,但回收货款的时候汇率却很低,结果造成亏损。
金融风暴对华硕冲击很大,但华硕是一家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即使再困难,也会量力而为地积极从事公益事业,对社会作出贡献。
《IT时代周刊》:在金融危机下,很多IT厂商都调整了销售目标或是应对策略。华硕是不是也有类似想法?
曾锵声:我们没有办法来改变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但可以在这样的局面下提升效率,把我们的产品做得更好,质量做得更高。
《IT时代周刊》:华硕对大陆市场倾注了很多心血,一直希望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今年,华硕对大陆市场有何重大措施?
曾锵声:华硕对大陆市场的战略是打基础,练好基本功,让维修点更完善。事实上,很多PC用户一遇到软件问题、操作问题,就以为是电脑坏了,就会打服务电话,希望马上得到支持。
华硕品质享誉全球,现在在大陆市场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让客户信赖华硕是一流的品牌。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华硕的员工一步一个脚印去努力实现。
《IT时代周刊》:目前,华硕对EeePC有无更改计划?而且,在金融危机下,很多企业都在寻求各自的机会,但华硕今年给自己下的任务是“苦练内功”,这是不是显得保守了一点?
曾锵声:流程更精实、供应链更有效率当然是重要的课题,但大方向是不变的。华硕一直在努力,怎样让使用界面更方便、电池寿命更久、操作更简单,希望给客户更贴心的解决方案,但愿景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实现。10年前,华硕给自己的定位是3C整合厂商。10年后,华硕的定位仍然没有改变,希望进一步成为数字新时代最受推崇的领导企业,短期的影响不能改变长期计划。
做慈善不能考虑企业得失
《IT时代周刊》:虽然您来大陆的次数比较少,但您对于华硕的大陆业务一直都很关心,特别是在企业对社会的公益活动上,一直很支持。在您看来,公益事业对企业的发展有哪些帮助?
曾锵声:公益活动是企业对社会的回馈。企业在从事公益事业的时候,不应该考虑对企业是否有帮助。否则,这样的公益事业是有私心的,就不是真的慈善。我们在考核员工时,品德是很重要的一个考核内容。华硕对员工有一个要求:不能欺骗。不能欺骗厂商、不能欺骗客户,任何一个华硕员工讲的话都必须是真的。华硕文化以“谦诚勤敏勇”五德为基础,但公司企业文化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长期坚持才会收到效果。
《IT时代周刊》:2008年,四川发生大地震之后,华硕捐了很多资金支援灾区建设。现在,华硕又拿出5000万元的资金来做公益事业,这是为什么?
曾锵声:做公益事业需要循序渐进,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去年,华硕就推动了“科技照亮金土地IT科普百城行”活动。在此过程中,我经常问郑威(华硕中国业务总部品牌总监),这个活动是不是对社会真的有贡献,能让很多人真的学到东西?结果,她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告诉我这个活动对农民有很好的帮助。这次投资价值5000万元的科普书籍及电脑设备进行“科技下乡”活动,就是希望有更多的农民获得我们的帮助。
《IT时代周刊》: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压缩成本。华硕在这方面有何打算?在公益事业上,是否会压缩资金?
曾锵声:面对金融风暴,紧缩开销是必要的。比如我们这次到大陆来,买的就是经济舱机票,而且公司副总以上职务的高管,都降薪30%……但在企业责任、产品品质等方面,华硕会坚持到底。
注:曾锵声简介:
现任华硕电脑副董事长兼华硕电脑中国业务群董事长,负责华硕电脑全球业务。早期曾于1980年创立阳明信息,是当时全台第一家提供专业Unix Turnkey Solution的公司。
曾锵声毕业于台湾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并以全A的成绩取得休斯敦大学MBA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