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李坤
披露2008年年报的上市公司已近三分之一。从整体数据来看,由于库存同比激增,尽管第四季度上市公司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回笼资金,调整负债结构,但是相比2007年,整体资金状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数据显示,截至3月24日,498(不含上市银行)家上市公司已披露2008年年报,这些公司2008年年末的存货高达4949.58亿元,同比增长约三分之一。高库存的压力依然十分明显。从具体公司来看,房地产公司是上市公司库存增加的最主要来源。这不仅表现在公司的数量上,而且也表现在存货的绝对量上。在存货余额最多的前20名上市公司中,房地产公司占据了半壁江山,而且库存最多的前6席均是房地产公司。从绝对额来看,房地产公司的库存总额达到2600多亿元,占据总库存余额的一半以上。在新增的库存中,房地产公司的“贡献”也占一半以上。
为了缓解高库存带来的资金压力,上市公司在第四季度采取了多种措施资金回笼,同时压缩开支以及调整了债务结构。数据显示,相比于第三季度,上市公司的库存和应收账款均有所下降,其中应收账款余额环比下降10%以上,库存余额下降约2%。同时,短期借款、应付债款等流动负债有所下降,长期借款等非流动负债有所增加。
但是,这些措施所带来的效果并不明显,而且由于投资规模居高不下,上市公司的投资活动带来的资金净流出仍旧高达1694亿元,同比增长三分之一以上。这些因素导致这些上市公司2008年的现金以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仅为260亿元,同比下降约7成。
与一般上市公司普遍资金紧张不同的是,上市银行2008年的资金回笼、缩减对外投资的力度空前,现金增加幅度惊人。根据交通银行和深发展数据分析,2008年两家银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高达2176.74亿元,同比增加近1800亿元,同比增幅达到近5倍。同时,这两家银行在大幅缩减对外投资方面的效率也很惊人。两家银行2008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为-788.77亿元,同比上年减少50%以上。这导致2008年两家银行的现金以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达到1363.89亿元,比2007年的-813.88亿元增加近2176亿多元,同比增长近2.7倍。相比之下,上述498家普通上市公司新增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不足这两家银行新增净额的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