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潇月 发自深圳
自去年香港上市聆讯未过,服装连锁商ITAT就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日前有传闻称,ITAT的700多家门店已抵押给供货商,ITAT集团董事会主席欧通国职权被架空。对于上述传闻,欧通国昨天予以否认。
进军电子商务
此前,一直被欧通国喻为“铁三角”的合作模式(即“服装生产商-ITAT集团-商业地产商”)似乎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姑且不说这模式是否牢靠,单是ITAT前段时间以来一系列寻求各种合作的举动足以耐人寻味。
去年12月,欧通国与刘泽龙结缘,ITAT摩根网络商城开业。刘泽龙曾表示,ITAT网络商城有着线下实体店以及ITAT现有会员作支撑的竞争优势。公开资料显示,ITAT网络商城开业仅1个月,盈利达10万元。不过该模式存在不少的质疑声:若网络商城大部分顾客均为ITAT会员,网络商城是否会削弱实体店的销售额呢?对此,ITAT实体店CEO卢汕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一切正常,一切按2009年的计划走。”
同时,ITAT阳光店等也在陆续开业。据欧通国介绍,ITAT并没有抵押给供应商,也不可能抵押给供应商,只是和供应商有了新的合作模式,这种合作相当于加盟店。
至于欧通国被架空的传闻,欧通国说道:“ITAT老板只有一个,大股东就是我。我有17000名员工,我说的不信,只信一两个员工说的?!”
尽管欧通国表示,供货商和员工的说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不过从去年底就吵着要退货的供应商日前再向记者表示,退货仍未完成。这位供应商说,“没有企业会承认自己有问题,如果ITAT没问题,那就当自己亏十几万运费。”
新模式坐享3%利润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致电欧通国,他向记者表示,“ITAT到现在为止,没有一分钱贷款,依法纳税、提供了1.7万个就业岗位。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你可想而知我的压力有多大。”
记者问到ITAT之家、ITAT阳光店时,欧通国说:“这是新的合作模式,有十来家这样的店,由厂家做加盟。他们的招牌不同、颜色也不同,他们共享我们的广告资源、享受我们的会员,我们不用投资也不用装修,就可以拿3%的利润。何乐而不为?”
至于部分供货商反映的货款收不回的问题,欧通国表示:“我们有1000多家厂商,有几家说这些不足为奇,我经常炒厂商鱿鱼,说几句不好的话很正常。厂商如果开不出发票给我们,单开个收据没法结算的。”
在谈到ITAT的上市之路时,欧通国说:“无可奉告。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现在是金融海啸,谁会搞这个名堂?企业做好了,就什么都好。”
背景
欧通国其人
1990年,欧通国创办男士服装品牌“金盾”;
1998年,“金盾”在香港联交所上市,随即遭国际游资收购;
2000年,代理法国“幸运”服饰,以失败告终;
2004年,在深圳地王大厦创立第1家ITAT国际品牌服装会员店连锁企业,因多家风投的青睐,ITAT获得1.2亿美元的投资,欧通国更因ITAT的拓展在2007年以100亿元身家荣登胡润零售榜第三位;
2008年,以50亿元二度位列零售榜第四。
连续两年上榜的胡润富豪欧通国,其创办的ITAT却因商业模式不清晰在香港联交所聆讯未过。随后,两保荐人高盛、美林也双双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