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 昨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当天上午,市工商、消协、物价、质监等近十个部门,分别在市区文峰千家惠购物广场、泰州一百广场设点,为消费者提供咨询及投诉服务。由于昨天是星期天,吸引了两万多市民前来投诉咨询,现场接受咨询6000多人次,受理投诉54件。
现场教市民辨真假
活动现场,免费检测和“假冒伪劣产品曝光台”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在“假冒伪劣产品曝光台”,摆放着工商、质监、药监等部门在执法检查中查获的烟酒、药品、黑心棉等十多种假冒伪劣产品,执法人员现场演示怎样识别假烟、假酒、假农资等,“李鬼”在市民面前“原形毕露”,不少市民被吸引。 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濮宗良耐心地讲解真假烟的区别:“红塔山滤嘴上有‘yxc’字样,玉溪、南京等卷烟的滤嘴上都采用了打孔技术,对着阳光看水松纸上有一圈搅散的阵点……”市民钱学淮在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的“指点”下,果然准确地将假烟从一把真烟中挑了出来。他略显尴尬地表示,抽了十几年烟,今天才知道如何辨别假烟。
现场投诉 当场维权
对于一些不复杂的消费投诉,工商、消协工作人员当场为消费者维权。
消费者王先生说,他在市区青年路一家保健品商店购买了一双保健鞋,商家随鞋赠送了一只磁化杯,使用不到一年,磁化杯就漏水。他找到商家要求换只磁化杯,商家称赠品不享受“三包”。
工商执法人员和王先生一起来到该商店,向店主说明赠品也应享受“三包”规定,商家不得不为王先生提供了一只新磁化杯。
3年前,李女士在一家电动车专卖店购买了一辆电动车。一个星期前,李女士的电动车“罢工”了,经检查,电动车轴承出现磨损,需要更换新轴承。李女士请商家帮忙维修,但商家称,该型号电动车已经不生产,厂家也没有该型号电动车的配件。昨日,李女士特地来到活动现场向工作人员求助。
城中工商所工作人员了解到,该型号的电动车确实已经停产,经协调,电动车店老板承诺,在保证李女士使用安全的前提下,为李女士更换非原厂配件。 市民马先生在酒店就餐时,服务员直接上了收费的消毒餐具,马先生向服务员要求使用免费餐具,服务员却表示不提供免费餐具。昨天马先生向消协投诉。消协工作人员解释,餐饮企业向消费者提供卫生餐具是应尽的法定义务,餐饮企业不提供免费餐具的做法已形成霸王条款,消费者完全可以拒绝埋单。
网购、电视购物成投诉新热点
据了解,昨天接到的投诉主要集中在电器产品质量、房产、网购、电视购物、医疗等方面。其中,网购、电视购物成投诉新热点。
小李在淘宝网淘宝商城一家小店看上一款特价120元的品牌皮包,市场价要五六百元,小李便买了一只。刚使用两天,皮包的拉链就开裂了。小李联系卖家,卖家表示从来没有顾客反映过该产品的质量问题,要退货就得把往返运费全部付了。无奈之下,小李被迫花15元把皮包寄回了卖家。
市消协工作人员介绍,网上消费风险主要表现在:经营主体难以认定,资信度和知情权难以保证,缺乏必要的售后服务。电视购物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广告存在浮夸误导,消费者寄钱购物后,经常出现实物与订购产品不符或存在质量问题。由于有效证据不足,加上跨区域消费,网购、电视购物维权成本和难度较大。
市消协秘书长陈继柏表示,从现场的情况看,市民维权意识得到强化,但相关的知识还很缺乏,“3·15”其实不仅仅需要执法人员加大市场监管和打击力度,更需要广大消费者学习维权常识,自觉抵制消费侵权。作者:记者 孙凤娟 毛晓华 通讯员 翁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