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向 南
本报讯 工大高新(600701)19.9%股权摆上拍卖台引来市场遐想,昨日股票一开盘就被牢牢封在涨停板,并最终以涨停价3.61元报收。记者获悉,工大高新第一大股东哈尔滨工业大学高新技术开发总公司并不想放弃控股权,目前正与债权方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深圳办事处紧急协商,希望能取消此次拍卖。
昨日,信达深圳办事处郑先生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工大高新股权拍卖公告公示后,工大总公司工作人员已前来商谈,希望不要拍卖该部分股权,但是由于提出的还款额未达到要求,双方目前还未达成协议,拍卖仍将按计划进行。由于工大总公司和信达深圳办事处筹借款合同纠纷一案,工大总公司所持工大高新19.91%股权将在3月23日被拍卖。
据了解,哈尔滨工业大学曾拥有两家上市公司控股权,由于工大首创(600857)控股权已经在去年被转让,工大高新成为目前哈工大唯一的资本运作平台。如果因此次股权拍卖失去工大高新控股权,哈工大将在资本市场全面失守。
一位投资者表示,工大高新连续两年亏损,股票根本就不值钱,公司唯一值钱的就是壳资源,现在很多公司想上市,拍得控股股权就意味着借壳重组。业内人士表示,通过拍卖获得控股权不失为进入资本市场的捷径,在掌握控股权之后还可以通过定向增发实现“曲线IPO”,特别是在当前IPO暂停的情况下,控股权显得更为珍贵。
本次股权拍卖的主拍行广东南方拍卖行曹女士昨日介绍,目前已接到多个来自北京和上海的咨询电话,都表示对股权感兴趣,其中一家是投资公司。
工大高新曾预告2008年年度亏损,公司将因连续两年亏损被*ST处理。去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中大植物蛋白分公司蛋白生产车间按照哈尔滨环保局环境监管要求,对车间环保设备进行停产改造,目前停产;玉米淀粉糖分公司由于产品转型,对原生产线进行停产改造,目前仍处于停产状态。
不过,工大高新一直 “概念”绕身,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由于奶源原因被安上“三元第二”称号,创业板开通的风声传出后,又因哈工大拥有的科研实力,被赋予创投概念,有望成为“鲁信高新第二”。公司股价自去年11月7日达到历史最低点后,截至昨日已累计上涨77.83%。
工大高新报表显示,公司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不是来自市场热炒的奶业和粮食加工,而是物业管理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