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资深记者 刘亮
收购方:上海汽车集团
被收购方:韩国双龙汽车公司
收购时间:2004年10月28日
成交价格:5亿美元收购双龙汽车48.92%股份,成最大股东
整合状况:2009年初,双龙申请破产,整合以失败告终
急欲走出去的上汽一拍即合地收购了韩国双龙,但由于整合不当,双方磨合了长达4年之久,最终以失败告终,上汽耗资5亿美元仅仅买了一个跨国并购的教训
韩国一家法院2月6日表示,已批准韩国双龙汽车公司(以下简称“双龙”)提出的破产保护申请,为这家陷入现金流困境的汽车制造商提供了喘息之机。
而此前的1月13日,数十名双龙汽车的工会成员及韩国的一些市民团体成员,曾经在中国驻韩国大使馆门前示威。在近两个小时的抗议过程中,示威者借助扩音器不断高喊“中国上汽应做出赔偿”、“上汽偷窃双龙汽车核心技术”等口号,谴责该公司大股东——中国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窃取韩国的汽车技术、违背了当初的投资协议。
双龙因为经营不善,现金严重短缺,于2009年1月初向法院提出破产保护申请的消息传出之后,怪罪中国的声音便出现在韩国大众当中及媒体上,并导致了韩国民众到中国大使馆前的示威活动。韩国媒体《朝鲜日报》甚至称,上汽4年前与双龙的并购案,将有可能升级为中韩之间的外交问题。
过于乐观的并购
2004年,上汽花5亿美元控股双龙,在当时曾经是一件被大吹大擂的并购案。媒体当时是这样描述这起并购案细节的:“10月28日下午,上汽集团董事长陈祥麟与朝兴银行行长崔东洙的手终于紧紧地握到了一起。他们分别代表上汽集团与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债权委员会于汉城签署了最终协议,上汽集团以5亿美元正式收购双龙汽车48.92%股权。这是中国汽车企业首次成功并购国外同行业企业。”
根据双方的协议,上汽将保留和改善双龙现有的设备,并在未来对双龙进行必要的投资。上汽将帮助双龙拓展其在韩国的业务,还将帮助双龙汽车拓展中国和其他海外市场。另外,为了不至于引起双龙公司工会对并购的过激反应,上汽保留了双龙原有的管理层和员工队伍。
上汽将此次并购作为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的主要步骤。按照上汽的计划,通过这次并购,上汽既可以把双龙汽车的产品推广到中国,同时又可以借助双龙,迅速提升自己的技术,增加自己在国际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在签字仪式上表示,“这是上汽集团开展国际业务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我们对于双龙汽车的前景感到非常乐观,并且相信股权转让不仅会给双方的员工和股东带来益处,也将极大地推动中韩两国的经贸合作。”
双龙汽车公司创立于1954年。1997年,双龙因资不抵债被大宇集团收购。1999年,大宇集团解散之后,双龙被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上市公司。独立之后,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双龙一度陷入债务危机,企业濒临破产。
自1999年起,双龙债权团便开始探讨出售双龙股权,以便收回债权团投入的资金。2003年下半年,双龙汽车债权团加快了出售双龙汽车公司股权的步伐,并邀请海外企业前来投标,从中选择合适的购买对象。参加竞标双龙的外国企业有十多家,其中包括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和雪铁龙汽车公司、中国上海汽车集团以及印度的塔塔集团。
2004年7月,以韩国朝兴银行为主的30家债权单位组成的债权团举行会议,以投票的方式决定双龙汽车公司股权的优先买主,上汽被债权团选中。
当然,双龙债权团选中上汽也有自己的打算,韩国当时已经是世界第五大汽车生产国,其国内市场已经难以消化更多的汽车,只有走向海外才是唯一的出路。而中国是新兴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双龙汽车同中国企业结盟能够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上汽并购双龙之后,国内的媒体在欢呼,而在韩国,却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双龙出售给中国企业,激起了韩国人的民族主义心理,韩国人已习惯于韩国企业到中国去投资,不曾想到中国的企业会投入巨资到韩国来收购企业。部分韩国人担心,双龙被中国企业收购之后,其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将会流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