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际集团AIG和友邦保险日前联合宣布,得到监管机构批准,友邦保险将被置于一个特定成立的独立法定机构下。这个特定机构将向AIG发行普通权益,并向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发行优先权益。该机构的成立,可使友邦保险定位成为一家独立营运的机构。
此前有消息指,作为重组计划的一部分,AIG将至少被拆分为3家由政府控制的部门。CFP供图
与远在美国、负债累累的母公司AIG不同,核心业务位于亚洲的AIA稳健自如。道不同不相为谋,3月4日,AIA即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友邦保险”)正式确认脱离AIG单飞。
与AIG(美国国际集团)脱离关系后的友邦显得相当兴奋,在各大媒体上对新老客户广而告之,友邦已远离AIG漩涡,业务运作不受母公司财务挑战的影响。而对觊觎友邦资产的潜在买家而言,或将独立上市的友邦有了另一种吸引力。
友邦方面表示,截至2008年11月30日,其综合偿付能力比率平均超过监管规定之200%,目前资产超过600亿美元。
单飞效应立竿见影
自从AIG爆发财务危机,友邦保险一直笼罩在AIG阴影之下,退保事件一度甚嚣尘上。脱离AIG对于友邦而言,显然是提振投保人信心和挽回昔日声望的机会。
“保险资产实际上是受当地政府保护的,友邦保险在各国的利润和资产是不可能倒贴母公司的”,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执行院长郝演苏教授认为,即使不脱离AIG,友邦保险的运营事实上也不会受到母公司债务的影响,但一些普通市民并不能理解其中的关系,AIG的财务危机对友邦美誉度的负面影响还是存在的。
友邦(香港)资深代理人方淑范也告诉本报记者,投保人无须忧虑,无论香港还是内地,《保险法》都对公司破产后的保单给予了充分保障规定,会指定公司接手保单,保险保障基金也会补偿投保人的损失。但尽管动用了大量资料和上门主动说明的方式,仍有一些问题显得解释不清,“客户仍有担心,对一些AIG的信息感到困惑”。
与AIG脱钩成为独立运营机构的消息,显然令友邦倍感欣喜。3月2日,美国友邦保险发表声明,已将亚太地区众多友邦保险企业合并在一起以成为友邦保险集团,而若得到监管机构批准,将成为独立营运机构。
友邦保险总裁麦智信(MarkWilson)表示,“友邦保险脱离AIG,对友邦保险而言是一个重大的发展,并将巩固我们作为亚洲翘楚企业的地位”。独立消息对友邦的正面影响立竿见影,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在友邦宣布独立的第二天即调高其信用及财务实力评级,麦智信随即表示,“从标准普尔改进我们的评级来看,友邦保险脱离AIG似乎取得了好的反应”。
被AIG危机困扰已久的友邦自然不会错过挽回声望的机会,各地分公司纷纷采取行动激发投保人信心。友邦保险广东分公司总经理赖均良在向各大媒体发表的公开信中表示要与公众分享关于友邦保险及其未来方向的好消息。赖均良认为,3月2日发布的友邦保险发展方向,预示着公司将回归亚洲、强化亚洲业务,为友邦带来许多正面影响。
独立上市将首选香港
友邦保险成为集团后是出售资产还是独立上市,仍在等待美国方面的规划。但麦智信也证实,曾收到多份有意收购友邦保险全部或部分股权的建议书。这些建议书尚属初步,集团正连同将友邦保险全部或部分首次公开发售的建议一同考虑。麦智信表示,将考虑所有的战略性选择,并评估所有合乎资格并拥有足够资金的收购建议,最终可能包括公开招股。此外,AIG证实曾收到多份有意收购友邦保险全部或部分股权的建议书。据知情人士透露,保诚及宏利已向AIA提出初步收购建议,不过保诚的作价并不符合AIG200亿至400亿美元的意向卖价。
事实上,友邦保险独立上市的方式似乎更受青睐,但上市时机的选择仍需慎重。招商证券(香港)董事暨副总经理谬英源认为,相对于被出卖资产而言,上市是较好的独立策略。但目前股市低迷,尤其保险股股价极低,相信友邦不会选择这一时机。至于上市地点,谬英源表示,由于友邦的核心业务在亚洲,且其总部在香港,因而香港的可能性较大,金融活跃,且友邦在此业务成熟,信誉较好。其次为东京,因为友邦在东京的市场占有率也较高。不过东京市场较为封闭。
而东方证券资深分析师王小罡认为,友邦独立上市就相当于一个IPO之前的投资机会,对其潜在买家而言,除了获得友邦本身的业务盈利之外,还可以获得一、二级市场之间的差价,这笔股权投资对国内投标机构的吸引力会相对提高。但上市的方式容易将中国人寿这样的同业买家拒之门外,因为按照规定,上市公司不能出现同业竞争的现象。
若友邦保险上市属实,是否值得投资者垂青?保险业前景如何?敦沛金融董事鲍力表示,友邦保险上市对整体行业所带来的转变不大。他解释,作为大型保险巨企,友邦保险上市后可能会获得部分投资者追捧,但对港股及保险业均不会带来太大影响。
本报记者 林峥 辛灵 香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