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在最新的全球银行市值排行榜上,第一次有四家中资银行一同跻身前十,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更是排名前三名。在金融危机的席卷下,全球银行股股价纷纷暴跌,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各银行的市值排名上升,到底意义有多大?工、建、中三大行是否真的真的已经超越了汇丰、摩根大通、富国银行等银行世界巨头?
离奇市值:一个工行等于九个花旗
最新的全球银行市值排行榜显示,有四家中资银行同时出现在榜单之上。排名前10位的依次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汇丰控股、美国摩根大通银行、美国富国银行、西班牙国际银行、日本三菱UFJ银行、美国高盛公司和中国交通银行。
以A股股价计算,目前工行的市值约为1.31万亿元人民币 (约合1920亿美元),相当于汇丰控股和摩根大通两家市值的总和,相当于9个花旗银行。建行、中行和交行的市值分别约为1.01万亿元、8325.95亿元和2993.29亿元。
此消彼长:金融危机是主因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与金融制度室主任易宪容对此排名表示,这是在目前的金融环境下必然产生的结果。他指出:“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各大银行产生了大量的‘毒资产’,而这些‘毒资产’使得银行整体价值迅速下跌。而中国的银行在营运模式上,跟西方的银行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并不大,因此产生这样的排名结果并不意外。 ”这份排名主要是根据各银行的市值来进行比较的,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意外。因为虽然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内股市大跌,但是跌幅也仅是30%-40%,而像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股市跌幅都达到了70%-80%,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银行排名上升是很自然的事
“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现象,同时也说明中国政府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对金融业所采取的一些措施是非常有效的,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置,以及对银行业的注资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杨建文表示。
改制成果:业务、监管仍需变革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国内银行上市时是经过了精心 “包装”。经过重组和改制,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实现了进一步改善,盈利能力也在稳步提升。至2008年三季度末,工、建、中和交通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年化总资产净利率和净资产利润率平均分别达到 1.36%和21.3%。主要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进一步发生积极变化,中间业务占比19.3%,盈利手段和渠道进一步增加,整体盈利水平和财务可持续能力有较大提高。
易宪容表示,在未来几年内,中国的几大银行要维持在前十位的排名并不是什么大问题。金融危机并不会很快就结束,因此在短时间内,中国的银行仍然具有不少的优势。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即使中国的银行目前处于有利的环境,首要的工作还是要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未来几年,中国的银行资产不良率会提高,因此我们首先要提高资产的质量。
与西方主要国家全能银行的业务范围相比,中国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的范围还有待扩大。外资银行经营业务种类繁多,非息收入占比较高,美国富国银行2008年的非息收入占比达到40.5%,而工行的非息收入占比仅为15.2%。在净利息收入的构成中,中国银行业来自零售和中小企业的贡献度还非常低,而美国银行业这个数值在 2006年为59%。
中资银行主要是靠利差维持生计,但由于利率的非市场化,导致中国银行业的利差水平也不及国外银行。富国银行 2007年的 NIM为4.74%,2008年为4.83%。同期,工行的NIM仅为2.82%和2.93%(预估)。可见,中国银行业全面赶超世界性银行还需要监管制度的变迁。
相关专题:
次级债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