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金晶科技拥有740万重箱超白玻璃的产能,计划在两三个月之后改建另一条生产线
理财周报记者 贾华斐/文
也许“薄膜电池”对(600586.SH)而言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前景,但若是信奉“公司办公室的奢华程度与其回报股东的意愿成反比”的彼得林奇看到金晶科技的办公室,一定会出手买它的股票——十多年了,金晶科技连个独立的办公楼都没有。
金晶科技董秘董保森带着理财周报记者转遍四条生产线之后采访尚未结束,看看实在无处可去,终于把记者带到了据说是“中国上市公司最差办公室”里——此前他一直不好意思带记者参观。管理层在由仓库一角隔出来的简陋办公区上班,办公区内的窗户玻璃上还贴着胶布,令人无法相信这是一个制造全中国最高端玻璃的企业,财务部门则位于生产车间的下边。他们戏称,在“窑布下办公”了十多年。
但从年前开始,这个简陋办公室里的来宾却日渐增多,一批一批的机构前来调研。与热络的人群一致升温的是其在A股市场的股价,从去年底最低的4.76元升至2月23日的最高价13.63元,涨幅已达186%。
默默无闻地做了十几年玻璃,关注者并不是很多,投资者为何突然一下子对这个公司如此感兴趣?原来,金晶科技在2005年就开始生产的特色产品“超白玻璃”,最近和炙手可热的新能源产品——“薄膜电池”攀上了亲戚。
熟悉的超白玻璃
距离淄博火车站不远的一条宽阔的主干道被命名为“金晶大道”,开车顺着这条路走上十分钟,就可以看到路边随处可见的广告牌:“金晶超白,中标鸟巢水立方”,路边一排排蓝色的车间,这里就是金晶科技。
和许多山东企业一样,金晶科技给人的感觉是踏实、富有人情味却稍显保守——他们的人员流动极少,领导和每位员工打招呼,说得出他们的籍贯或是毕业学校。但是在它的行业内,这个最老式的企业率先掌握了目前最为高端的产品技术——2005年7月,金晶科技生产出国内第一块超白玻璃,直到两年后的2007年11月以及2008年9月,南玻(000012.SZ)和(600819.SH)才相继掌握这一技术。“我们从超白玻璃厂商及部分下游薄膜电池厂商了解,关于薄膜电池用超白浮法玻璃的品质,目前金晶科技是最好的。”兴业证券分析师王金祥和王雪峰认为。
也许因为没有像样的地方接待来访者,金晶科技的董秘没有任何寒暄,直接带理财周报记者进入生产线参观,在那里记者发现,所谓的“超白玻璃”,是我们的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一种材料。
“普通的玻璃一般会呈现绿色,而超白玻璃则更透明,透光性更好,这样就更美观,进行花色深加工时更能保持装饰品不变色。”金晶科技淄博工厂的宋厂长介绍,它的观感、硬度都十分接近水晶,工艺品中的“人造水晶”,指的就是超白玻璃。
超白玻璃车间的墙壁上贴满了我们熟悉的建筑——除了奥运场馆,还有北京最高建筑国贸二期,刚刚失火的央视“大裤衩”,甚至世界最高的迪拜塔,他们在内外部装修上用的都是这种“超白玻璃”。
宋厂长介绍,除了建筑,日常生活中用到超白玻璃的领域还包括灯饰、家电、卫浴、装修材料和工艺品等。体现在生活的每个细处,比如,微波炉的外壁,宾馆里的玻璃吊灯,NBA篮球赛场的玻璃球板,甚至疑似水晶的烟灰缸、小首饰。
这个市场在过去的时间里出现了几何倍数的增长。以金晶科技为例,它2005年7月开始生产超白玻璃,当年销售量不足10万重箱(每重箱为50千克),而到了2007年,它销售了140多万重箱。“2008年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但肯定增长很快。”宋厂长介绍。
与此同时,国内的市场在不断扩大。“最开始我们主要是出口,欧美等国对这种高端产品的接受度很高。但最近国内市场增长很快,现在几乎一半一半。”
这种高附加值的玻璃很快便成为金晶玻璃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金晶科技2007年年报显示,超白玻璃收入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20.7%,而其毛利率高达50.13%,远远高于其余两种产品20%多的毛利率,对利润的贡献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