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股份的草甘膦产能迅速攀升至8万吨,华星化工产能由原来的1.5万吨翻倍增长至4万吨
理财周报记者 郭吉桐 黄莹颖/文
从2006年至2008年8月,随着国际大鳄孟山都宣布10万吨生产线停产后,草甘膦上演了一波疯狂的行情,从2万元每吨左右起步,一路飙升近5倍,到去年最高的时候,草甘膦价格一度高达每吨11万元。
在这期间,草甘膦所呈现的巨大利润吸引了无数资本,截至去年10月份,全球范围内有计划的新增产能将达到40万吨左右。
还是这个孟山都,去年5月再次宣布恢复此前停产的生产线,从而结束了这一轮诡异的行情,草甘膦一度暴跌至2万元每吨。
好消息终于出现,最新数据显示草甘膦价格已从1月份的21500元/吨左右上涨至25000元/吨左右,涨幅达16%。
尽管如此,草甘膦的销售价格尚达不到厂商的成本价,(600596.SH)等国内草甘膦生产商的救赎之路不过才刚刚启程。
吹大的产能泡沫
“2008年草甘膦的价格是十分反常的,这主要跟孟山都有关。”广州同志作物科学公司董事长范曙登表示。
孟山都整个草甘膦生产能力应该占到全球生产能力40%左右,它又控制着全球20%的产能。“在2005年或者2006年,国内草甘膦的价格降到了20000元/吨。这个时候孟山都发现到中国采购草甘膦比它自己生产还要划算,于是2006年的时候孟山都便把自己一条10万吨的草甘膦生产线停掉了,这就直接导致了整个市场草甘膦供应的失衡,从那个时候开始,草甘膦的价格就一路上涨,去年最高的时候大概有11万元每吨。”
价格的不断飙升,意味着泡沫般放大的利润。实际上,从2007年开始,受到巨额利润的刺激,大大小小的草甘膦生产企业就不断上马项目扩产,截至2008年9月份计划的新增产能就至少达到40万吨左右。
中国的草甘膦生产厂商众多,上市公司中新安股份和(600389.SH)是主要的厂商,(002018.SZ)、(600486.SH)、(600226.SH)、(600141.SH)、(000713.SZ)、(000407.SZ)、沙隆达(000533.SZ)等也从事草甘膦的生产、销售。
其中,新安股份在其镇江江南5万吨/年草甘膦二期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后,其产能迅速攀升至8万吨。华星化工在今年完工的双甘膦项目,也可使其产能由原来的1.5万吨翻倍增长至4万吨,而江山股份在2008年9月份,其产能即由2.7万吨,增加到4.5万吨。
厂商盈利缩水
去年,这一轮行情又被孟山都终结了。
“在去年5月份的时候,孟山都又宣布恢复生产线了,主要是国内生产的产品质量还是有些差异,达不到要求,于是它们那个10万吨的草甘膦生产线又重启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草甘膦的价格就一路下跌,跌得不成样子。”范曙登指出。
孟山都在一方面宣布恢复生产线的同时,另一方面又计划投资1.96亿美元扩建4万吨产能,建设周期为18个月,预计投产时间为2009年年底或2010年初,到2010年项目建成后,草甘膦产能将提高近20%。
“国内的消费能力不过在5万吨左右,大部分的草甘膦主要还是依靠出口。”范曙登指出。而由于出口主要集中于拉美等地区,在同质化的产品下,降价也就成了各大厂商消化库存的唯一手段。
“草甘膦正产的生产成本在每吨25000元-26000元左右,再加上下游企业必须有的赚头,合理的价格应该在每吨28000元-30000元之间。”范曙登指出。也就是说,目前草甘膦25000元/吨左右的价格依然在厂商的成本线以下。“草甘膦的涨价目前来看只能算是初步反弹。”范曙登认为。
A股上市公司的调整并没有那么快。新安股份董秘姜永平告诉理财周报记者,“我们公司本来就是满负荷生产的,价格变化不会打乱新安年初的计划。”
新安股份2008年中报显示,其农药产品的毛利率高达46.04%,而其三季报也显示其净利润增速也达390.87%,但由于从6月份草甘膦价格开始跳水,新安股份业绩预告已将其净利润增速收窄到250%。
此外,受到草甘膦价格的波动,江山股份最新公告其净利润增速也从2008年三季报的341.99%收窄至2008年全年的200%左右。
需求回暖
不管如何,草甘膦价格的企稳说明形势正在改变。
化工行业2月份报告显示,2008年12月中国农药出口6.43万吨,同比下降34%,出口金额同比下降29.63%;进口数量为0.35万吨,同比下降55.86%,进口金额同比下降24.92%,其中出口原料药同比降幅较小。
最新的数据显示,草甘膦价格已从1月份的21500元/吨左右上涨至25000元/吨左右,涨幅达16%;纯吡啶价格从1月份的35000元/吨左右上升14%至40000元/吨左右,百草枯也出现价格止跌回升迹象。
“这与上游成本推动有关,也体现了需求的部分向好。”针对近期草甘膦和吡啶价格的上涨,宏源证券化工行业2月份中报如是表示。作为重要的农药产品,草甘膦和吡啶价格一直是农药市场的风向标。
“市场对草甘膦农药的预期正在逐渐好转。”国信证券认为,“国内农药需求一般在每年3月份进入旺季,农药价格出现回升。”广州证券分析师林穗林也指出,“这对中国农药产品的出口构成利好,加之国内农药需求稳定增长的前景明确,农药业已成为少有的在经济下行周期中长、短期增长前景明朗的行业。”
则认为,草甘膦在性能上作为一个优秀的除草剂品种,一定时期内不太可能出现替代品种,并且国际需求依赖中国产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短期行业经过产能释放的冲击之后,经过洗牌,行业发展及盈利水平将回归正常,行业也将更加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