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默风(发自四川绵阳)
一桩数额不算很大的交易,却在业界浓厚的悲观氛围中成为关注的焦点。
2009年1月17日,四川长虹(600839)公开表示,其第一大股东长虹集团已于1月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以“大宗交易”的方式,将所持有的2967万股四川长虹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转让给IBM中国公司。据悉,此次交易的价格为3.64元/股(参股前一交易日收盘价为3.59元/股),涉及金额约1.08亿元,占四川长虹总股本的1.56%。根据协议,IBM自股份转让过户完成之日起一年内不得再转让或通过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减持。
即使股本结构发生了变化,四川长虹的控股权并没有发生变化——IBM仅是公司第二大股东,长虹集团则继续持有55201.95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9.08%。虽然长虹集团高层表示,本次交易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为上市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但在另一边,IBM的参股却让业界议论纷纷。不少分析者认为,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市场被认为是目前受影响相对较小的。有证据表明,IBM等境外资本正加大对国内企业的投资,而它们之间为与本土优势企业进行战略合作的暗战或将升级!
长虹的计划
与IBM合作并不是长虹第一次与跨国IT巨头接触。
早在2007年6月,长虹就宣布有意向微软非公开发行1500万股股份,作价9405万元。此外,微软还参与前者MediaGalaxy项目的合作,研发、生产、销售将平板电视、家用电脑和因特网连接的电视卡。然而,同年12月28日,这一增发方案却被中国证监会否决,原因是微软6.27元的每股认购价格与长虹当时13元的每股价格相差较大。
“与IBM联姻,应该是长虹对以上战略的再次实践。”诸多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长虹高层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要努力实现国际化、公司股权多元化改造以及企业转型,引入实力强大的外资企业能帮助它实现以上目标。他们认为,长虹当年试图引入微软,或是因为其在美国市场的彩电销售遭到了反倾销起诉,与微软公司合作可以以对方的名义重返美国市场,这远要比单一在目标国家设厂躲避反倾销更具优势。另一方面,该合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长虹在某些专利技术上的不足,有效地避免国际化过程中的专利纠纷。
至于股权的多元化改造,这项工作也几乎是在长虹与与微软全面战略合作的同时开始的。依据已经公开的资料,在二者合作之前,四川省相关主管部门曾经出台关于国有企业改制的3个“百分之百”要求,其中一项内容就是百分之百触动股权。作为四川省数一数二的国资企业,长虹当然是股改的首当其冲者,但要实现这项任务,就必须寻找实力强大的企业,否则根本不可能彻底改变净资产高达150亿元的长虹股权结构。而与微软合作,不仅能影响长虹的股权结构,更为重要的是,股权改造后的长虹如果发展依然平稳,必将为其他国企改革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
尽管微软入股最终因为价格问题被叫停为当时业界很多人士意料不到,但如今IBM的到来却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而在长虹内部人士看来,这次合作更为重要的还是为公司的成功转型提供了可能。
《IT时代周刊》了解到,长虹的意向是将公司的制造业向高端方向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向服务业拓展,即由传统的家电制造商向3C信息家电综合产品与服务提供商转型。据长虹集团董事长赵勇介绍,作为双方首批合作的项目,长虹将与IBM一起协助四川地震灾区青川县、北川县、广元市和绵阳市,以及四川省卫生厅进行IT基础架构的重建、合并,协助它们建立完善的电子政务平台。在这当中,合作双方将共享资源,为相关项目提供高品质的信息化家电、网络等产品,及优秀的系统解决方案,从而打造一批“智慧城市”和“智慧乡村”。
IBM借机扩张
购入长虹股权,这是至今为止IBM与大型国有企业最为深入的一次合作。
据IBM内部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所述,此次入股长虹的谈判大约一年半以前就已经开始。虽然两家公司的业务表面上看交叉并不明显,长虹近期的业绩也不佳,2008年年中财报1.65亿元的净利润同比下降29.72%,其中母公司净利润更是同比暴降了90.61%,仅为1880.2万元,但这几年长虹已经确定在产业形态、产业价值链和商业模式三个方向发力,成为全球主要的3C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目前,长虹彩电在总利润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而向手机、白电等产业链上游的延伸却是十分迅速:其与台企东元集团合资生产空调压缩机,并在集成电路、嵌入式软件设计以及等离子屏制造领域投入重金。
“IBM的管理咨询和技术咨询服务无疑是长虹转型中最急需的,而1.56%的股份则隐藏着IBM更深层的投资用意。”上述人士继续透露,根据以往的经验,IBM如果只是追求纯粹的投资收益,一般会想办法持股50%以上。对此,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吴宝淳解释:IBM与长虹的合作是充分考虑到对方企业背景的,入小股更便于沟通。他也坦承,IBM看重的是战略投资对象的身份和实力,而大地震之后的四川市场无疑是空白的,双方的合作将更快显出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股权交易IBM并不是以“中国投资基金”的名义进行,而是打着IBM自己的旗号。“中国投资基金”的前身是2006年IBM与雷曼兄弟合资1.8亿美元成立的一个风险投资基金,后因雷曼兄弟破产IBM另外找了合伙人,并将基金更名为“中国投资基金”,并明确提出将投资的重点放在发展比较成熟且潜力突出的集团,而不是那些初创企业。
一些分析者认为,自2008年第四季度后,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多名官员曾因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事件中出现问题而相继落马,这使得当前外企入股本土企业的话题十分敏感,IBM不可能对一家企业进行多次股权交易。能以1亿多元换来长虹第二大股东的身份,IBM就可以依靠这个平台,在中国市场轻松进入多个领域而避开诸多繁琐的审批手续,曲线布局中国3C产业链!
微妙的未来
1月19日,长虹股票报收于3.72元,相比其4.75元的每股净资产,IBM3.64元的收购价被认为是“抄了底价”。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但却引发了人们对未来外资巨头在抢夺国内优势企业合作问题上的猜测。
据悉,虽然微软入股长虹的方案没有通过,但它一直没有停止与长虹在股权认购方面的协商。与此同时,除了IBM外,长虹还在和其他潜在的战略投资者进行技术或资本合作的谈判,如GE、三星SDI等。据长虹一位高管透露,长虹去年与外企的合作很多,建立了十几个联合实验室,不排除这些企业会参与长虹的股权改造计划。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巨头们必然更加看重受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小且内需巨大的中国市场。而在长虹的身上,目前尤其要关注的是微软与IBM。”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微软、IBM等企业越来越注重“胡椒面”参股的市场切入方式。这类型投资涉及的金额不大,可能在1500万~2500万美元之间,参股企业不会参与管理或派驻董事,但能让它们获得一定的产业话语权。
自2003年12月起,微软先后被传与长虹进行数字多媒体产品、IPTV等领域的合作,但最终只认购了1500万股股份。坊间认为,微软通过与战略合作伙伴结盟的方式实现与本地软硬件供应商的利益捆绑,以符合中国本土化的商业运作方式觊觎整个中国IT市场。并且,它与IBM的争斗其实早在2006年的时候就已经上演。当时,墨守成规的IBM只在产品技术上与国内企业合作,而微软却通过小额资本的合作,一度将IBM的一家ERP合作伙伴说服,将其全线产品从基于IBM服务器开发转向惠普服务器应用。此事件发生后,IBM才开始了类似的资本操作。
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大中华区总经理马克·查普曼表示,尽管现在是经济(金融)危机时期,但企业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变革和改进,而不应是观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市场回暖时领先竞争对手。“IBM未来会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业务量。”他说。
“未来,这两家企业如何争夺,而长虹怎样处理二者的关系,值得注意,也值得其他同样被外资看好的中国企业思考。”行业分析师们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