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傅光云实习生 黄烨 发自上海
在离3月23日的“最后收购限期”仅剩一个月的时候,传来可口可乐可能“悔婚”的消息,可汇并购案或将走向失败。
态度不清,收购扑朔迷离
日前,北京安邦经济研究所对可汇并购案作出了最新的分析报告:根据现状,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一事有八至九成的几率出现问题。在此之前,商务部外资管理司副司长林哲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可口可乐的收购可能面临3个困难:过度炒作对行政决策形成干扰、对并购的后期影响仍需评估、从整个产业健康发展方面作出的评估对收购也会造成影响。
为了解具体情况,记者联系了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小筠和汇源集团的传媒与公共事务总监曲冰。前者电话始终处于关机状态,后者表示汇源正在等待商务部的结果,具体情况会用邮件告知记者,但是截至发稿时为止,仍未得到相关回复。
双方的态度暂不确定,但惟一确定的是,如果可口可乐不能在3月23日最后的期限之前并购汇源,那么双方就得重新审视这宗交易。一旦到时候再谈判,可口可乐能否接受当时的收购价格就难以预料了。
时过半年,攻守之势异也
查看去年9月的交易情况,当时可口可乐宣布斥资189亿港元全面收购汇源,收购价每股12.2港元,该价格相当于50倍市盈率。如果交易成功,汇源主要股东将从这桩交易获得近80亿港元的收益。
但是,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日益严重,可口可乐现在的处境已不可同日而语。与去年相比,可口可乐的股价已缩水很多。2月12日,可口可乐的财报显示:公司去年第四季度净利润为9.95亿美元,每股收益43美分,与上年同期12.14亿美元的净利润、52美分的每股收益相比下降了18%。
不光可口可乐股价大幅缩水,汇源果汁在港交所的股价也已跌至8.99港元,与可口可乐的收购价相差了3.21港元。
面临着可能的失败,信奉“把企业当儿子来养、当猪来卖”的朱新礼会接受并购失败的结局吗?有业内人士认为,现在汇源资金紧缺,亟需这笔并购的资金来发展自己新的业务,时间的推移对汇源来说很不利,朱新礼恐怕难以接受失败的结果。
民族品牌 养着还是卖了?
“除非商务部没通过这项并购案,否则可口可乐不太可能撤销并购要约。”东南大学张马林律师表示,当初可口可乐是要约收购汇源,双方签订的是非撤回要约,这并不会因为经济形势的变化、或者证券市场的股价变化而影响到双方的交易结果。他分析,出于上述考虑,可口可乐撤回收购的说法不太可能,因为它将会为此付出巨大的违约代价。
但有分析人士却对可能的失败“拍手叫好”,认为这将会保住汇源在果汁市场甚至饮料市场上的民族品牌地位。目前,无论是在碳酸饮料还是非碳酸饮料市场上,占据前几位的几乎都是跨国巨头,频频出现在我们面前的都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样的品牌。该人士进一步指出,一旦汇源被收购,那么可口可乐就将进一步垄断中国的果汁市场,到时很难再有民族企业与之抗衡,就连生存环境都将受到挑战。
联想到尚在进行之中的天府可乐与百事可乐品牌纠纷,业内人士表示,现在中国的民族企业不能寄希望于并购,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更该考虑如何用双赢的方式来解决并购后所出现的品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