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费收入目标初定为15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 徐永
经历了从风光繁荣到折戟沉沙之后,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安保险)不得不在2009年提出从理财险回归传统财险和学贷险。在内部人才调整和运营管理方面,一如2007年初的转型时期,华安保险正在遭受短暂阵痛。
过去三年,华安保险的保费收入分别是28.3亿元、8.3亿元和7.5亿元,在理财险一路高歌的同时,华安的保险主业却损伤颇大,已经被同时期的保险公司远远抛在后面。
2009年,华安的保费收入目标初定为15亿元。此时,外界更为关心的是,以投资出身的华安保险董事长李光荣,在把华安打造成金融混业平台的梦想暂时受挫之后,能否带领华安做实主业重塑辉煌。
投资压力
理财险停售后华安投资压力骤增
2007年年初华安保险全面转型做理财险时,坊间传闻(601318.SH)董事长马明哲曾经颇为欣赏华安的投资能力。
确实,华安保险的控股股东特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为李光荣)早在2000年就在北京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其规模一度比深交所都大,积聚了国内学院派和经济领域的大批人才,这在国内保险同业还比较少见。另外,在债券市场上,华安保险也一直比较活跃。
2007年初,在入主华安近5年后,李光荣开始全面“割毒瘤”,放弃车险等亏损和不赚钱业务,主营理财险和学贷险。“李光荣曾经是苦孩子,对贫困学生贷款上学一直有种情结。”一位熟悉李光荣的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做理财投资型保险是李光荣的擅长。
记者了解到,正是这次转型华安流失了大量业务人员,员工人数也一度从8000多人减少到4000多人。不过,依托2007年资本市场的繁荣,理财险给华安带来了大量现金收入,2006年理财险销售额仅67亿元,而2007年年底累计达到218亿元,2008年再新增130亿元。
华安理财险是非寿险投资型险种,仅有收入的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能进入风险保费收入,理财险的热卖对华安的保费规模并没有多大贡献。不过,通过做理财险,华安保险的偿付能力也一度空前提高到1000%。知情人士透露,2007年华安的净利润更超过了10亿元。
而这样的好日子在2008年股市调整时也发生变化。华安内部人士告诉记者,2008年以来,华安的投资收益受到极大挑战。2008年8月,华安理财险停售。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除了保监会对华安理财险有300亿元的存量规模限制外,该理财险承诺2.8%的保底收益,在熊市期间,华安的投资压力很大。
此外,李光荣是(600837.SH)的独立董事,2007年华安出资近40亿元认购1亿股海通证券增发股份,至今仍然损失近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