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报(记者窦亚南)2008年,在政府宏观调控和美国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下,国内房地产业遭遇了严寒。而过去一年中究竟业绩如何,冷暖自知的房地产商们交出了各自的答卷。
随着有限公司(00688.HK,下称“中海地产”)2008年12月业绩的公布,其全年业绩也得以展现。公司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66.11亿港元,同比增长19.3%。签约面积同比增长25.4%至270万平方米。这一成绩意味着公司刚好实现了2008年合同销售面积目标,并再创新高。
2009年1月中海地产实现房地产销售额12.02亿元人民币及销售面积16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60% 和149.7%。
2003年起,中海地产从港澳转战内地,业绩逐年提高,迅速成长为内地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截至2月17日,中海地产市值为873.43亿港币,万科市值为888.8亿元人民币。
面对2008年的成绩,中海地产认为,相对于价格策略,企业自身的基本面是渡过难关的最主要原因。
保证业绩
从1992年17.73亿港元销售业绩到现今的266.11亿港元,中海地产的业绩增长有目共睹,其2008年业绩的取得在同业内可谓鹤立鸡群,但也显得来之不易。
“去年上半年影响房地产的两大因素是调控,以及部分地区房价增长过快、过高;而去年下半年主要受美国经济和国内经济影响,所以国内观望程度更重。”中海地产投资者关系部主管姜永进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
此观点也在中海地产的去年业绩变化中得到印证。
去年1~6月,中海地产销售额为158.14亿港元,每平方米均价为10763.68港元,同比增长84.9%。而在下半年实现的业绩仅为上半年的68%左右,中海地产的销售均价也从7月份的11165.89港元/平方米逐渐降至12月份的6994.98港元/平方米,上半年一直稳定在10000港元的均价在下半年受到明显压力。
整体看,中海地产去年的均价和2007年均价下降有限,基本在10000港元/平方米,下降了约3%~4%。这与中海地产产品结构和地域分布有关,据介绍,中海地产70%收入来自北京、上海以外的二线城市,当地价格调整的有限也保证了价格的相对稳定。
姜永进表示,中海地产要求的是价量的平衡,公司的商业模式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也是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兼顾量的增长。他还表示,中海地产不会主动做减价销售,但会把利润放在第一位,同时顺应市场,以灵活的策略迎接市场的挑战。
虽然低调,但中海地产对于市场价格的应变速度和决心并不亚于大张旗鼓的万科。2008年上半年,中海地产位于深圳的中海康城就打出了“4988元/平方米起”的惊人广告。
而与行业的“量价齐跌”的情况不同,中海地产楼盘销售呈现“价跌量升”的局面,价格的有限下跌,有效促进了销量的上升。
2007年,中海地产销售额达到223亿港元,增长57.2%,售出物业216万平方米,增长25.3%,折合均价在10324港元/平方米。简单分析可知,销售额的增速快于面积增速,显示其物业单价增长的贡献较大。
而这一情况在2008年发生了变化,销售额增速为19.34%,而面积增速反超达到25.38%,销售面积的增长保证了中海地产全年业绩的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