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龙可
根据本报信息部统计,截至昨日已披露2008年年报的56家上市公司中,共有30家公布了利润分配方案。从这些可比数据看,显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提出分配的公司数量有所增加,二是更多的公司只派现而无送股或转股,从派现比率的变化看,大多数企业的现金分配政策并未受到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
数据显示,这些公司中有5家2007年年报未提出分配方案,但是计划对2008年利润进行分配。这5家公司去年每股收益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2008年净利润增长117%,此次派现是其2003年以来的首次分红,2006年的重组确实使该公司的经营绩效得到了较大改善。
另一方面,有2007年和2008年分配方案可比数据的25家公司中,有12家公司此次的方案中只包含派现,而不再像上一年度那样送股增股或采用混合的分配方案。对于这样一种趋势产生的原因,有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预期今年利润增长有限,因此企业不愿扩大股本数量,避免导致年终每股收益被摊薄。从另一个角度说,作为股价利好之一的高转增概念,今年恐怕不会太多。
对于企业目前手中的现金因如何处置,业内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经济收缩投资需求减少,企业不如将更多的现金分给股东,而有人则认为在目前环境下,企业应留下更多的现金以备不时之需。不过,从目前数据看,这两种倾向都并不明显,提高派现率和降低派现率的企业基本各占一半。
半数以上企业的派现率变化不大,少数企业甚至保持了一个很稳定的比率,如2007、2008年分配方案中,的派现率均为12%,的均为5%,两年分别为16%、15%,而近两年的数据分别达到79%和77%,可谓既稳定又慷慨。
当然,也有少数企业现金分配政策上出现了较大转变,如2007年没有分派现金,而2008年的方案中派现率达到30%;的派现率则由上一年度的43%降至11%。不过,由于目前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数量有限,分红整体情况和最终变化趋势尚不能给予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