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格力用了3年多时间证明自己不仅是日本大金的代工工厂,还可以是后者对等的研发、生产合作伙伴。
2月18日,日本大金和珠海格力这两家全球顶尖的空调专业化企业宣布了二者的全球战略合作方案:双方将在精密模具、变频压缩机等一系列项目上展开全面合作,实现在空调变频技术开发方面的合作升级。
业内人士表示,不同于以往国内其他空调企业单纯引进日本技术的合作方式,这次双方的合作是核心技术拥有方首次在产品设计和零件开发阶段选择与中国企业开展强强合作,对于中国空调产业而言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至此,珠海格力这家一直敢于在空调渠道和空调价格上捍卫自己话语权的龙头企业,终于补足了自己空调产业链上的最后一条“短板”———核心技术。这也意味着中国一线空调品牌海尔、美的、格力全部完成在空调产业链上的全布局。
在变频空调领域最后发力的格力,将其自诞生以来专注做空调的偏执化经营做到了极致———在资深家电人士刘荷清看来,“格力最终以规模生产能力和中国市场销售地位换得了第一流的核心技术。”
而日本大金在中央空调等商用产品上独一无二的技术垄断,更使得格力未来具有从家用空调领军者向商用空调领导者的方向性转变。
全球市场空调格局会因此而发生改变么?
不得不合抱团应对、策略联盟在此时已超越了市场技术保护的最后底线
“很长时间里,日本大金对中国企业只谈代加工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而讳谈技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介绍,大金公司的特种机械部主要是以生产各种弹药为主,种种神秘的技术身份使得其在中国市场上一直保持着低调和高利润,“闷声发大财”是他们坚持已久的战术。
据了解,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成立于1924年,是世界顶级的集空调、冷媒以及压缩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在竞争激烈的日本空调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第一,尤其以领先世界的变频和多联机等多项技术而著称。
近年来,积极推进全球化经营,在海外事业的比率已占到集团整体的64%(2008年3月末),以中国、欧洲、美国等市场为中心,凭借能对应环境需求的技术实力,其在商用空调尤其是中央空调领域一直保持着行业领导者地位。
近年来,几乎所有的家用空调的生产厂家都开始涉足到中央空调行业。尽管这些企业在技术上或多或少地还遭遇技术的“捉襟见肘”,但它们的加入使得行业利润不断下滑。大金的行业垄断地位也一去不复返了。
据制冷行业的不完全统计:从2002年到2005年的4年时间里,大金在500万以上的中央空调的市场份额中,他们连续4年持续下滑———而在2006年中国奥运场馆的竞标中,曾经雄心壮志的大金也几乎颗粒无收。
进入2008年以来,全球次贷危机更引发了商用机销售市场的大幅跳水,对日本制造企业更是致命打击。日本官方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日本制造业生产预计将比前一个月下降9.1%,2月份将下降4.7%.
日本内阁府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2008年第四季度实际GDP按年率计划下降12.7%,创近35年来最大季度降幅。英国《金融时报》则称,需求骤降将导致日本制造业10年来首次陷入集体亏损境地,并使他们削减存货与资本投资的需求更为迫切。
此时此地,日本大金和珠海格力都遭遇着海外市场的下滑和行业市场的萎缩———抱团应对、策略联盟在此时已经超越了市场技术保护的最后底线。
从此次双方合资成立的压缩机电控器厂、精密模具厂来看,总投资额都达9.1亿元———格力以1%的“金股份”处于控股地位。由于中国市场在本轮金融风暴中受影响程度较小,在全球空调市场萧条的大环境下,“势比人强”最终使得天平更向格力倾斜。
此外人事安排上,合资公司是以格力委派董事长,并占有3/5的董事会名额来体现出格力的主导地位,当然这也符合格力一贯的“以我为主,不受制于人”的风格。
逆市扩张虽然备受库存压力和资金问题质疑,但格力还是以一笔产业投资实现了逆市扩张
“等3年投资期满,工厂良性运转,合资公司将迎来全球市场和中国市场的行业恢复。”刘荷清认为,越是市场低潮越应该应对未来蓄积市场能量。
珠海格力这家在自有渠道上敢于对国美这样的连锁巨鳄说“不”的空调厂家,13年来一直保持着其销售领导者地位。但除去渠道,格力的产品并不比其他一线品牌有明显优势。
当前地球环境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中国政府力推节能减排政策——空调能效比从五级跃升到二级的行业转折面前,格力已经不得不变。
在行业变革的门槛前,格力出手了———格力董事长朱江洪深知,变频必须要等待规模成熟市场的来临,晚入并不代表它们晚到了市场。
虽然美的用4年多时间向日本市场出口100万台直流变频空调来“练技术”,今年更将内销变频空调数量定在150万台———但在变频领域,美的的运作更多是市场层面的运作,而不是产品层面的运作。
虽然格力2008年在研发上也投入了10亿元,占其销售额的4%———但在变频这个细分市场上,中国企业目前更多停留在市场转型而不是技术转型上。
在18日的发布会上,大金委托格力生产面向日本市场的变频家用空调,在珠海合资建立生产变频压缩机、电控器的工厂和制造精密模具的工厂,联合采购空调的原材料、零部件,以及联合开发面向全球市场的更加节能环保的新型变频家用空调的五个项目达成了共同意向。
从这些项目我们约略可以看到双方的合作版图,将融合二者的技术研发实力、原材料采购和生产规模优势,这次合作可以代表中日两国空调行业的最高水平。
仅就双方合作所带来的这个涵盖原材料采购、零部件开发和空调整体技术的平台来看,仅采购成本就就可给双方带来3%-5%的成本利润,形成协同竞争的整合模式。
格力的偏执化主业———再次获得技术注力,即使在行业的冬天。
在某种程度上,大金和格力都是偏执于空调主业的,两个偏执狂能否联手改写行业规则?
本报记者 张春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