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肖柳
控股权的变更,以及冠龙纸业控股权的转让,还透露出一个信息,即地方国资的套现行为。冠豪高新事件只是近期诸多地方国资减持上市公司股权的一个案例。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以来,地方国资宣布转让上市公司控股权的不下十五家,宣布减持上市公司股权的更多。
对于地方国资纷纷套现的行为,广东金融学院教授陆磊认为,国资退出非必须控股的领域,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资本市场建设是大势所趋,这对民间资本来说是个机会。至于近期为何成为地方国资密集减持的时间点,陆磊认为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为了流动性,地方国资具有准财政的性质,由于经济环境恶化,很多地方工业企业利润下滑很厉害,加上房地产市场的萎缩使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大幅减少,2009年开始,地方财政收入缩水现象很严重,这点甚至在2008年下半年已经有所体现,收入减少,但支出却是扩大的,这种现象很普遍,而减持上市公司股权就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流动性。
另一方面,2009年以来A股市场走势较好,稍有回暖的迹象,作为证券市场的参与者之一,地方国资择机减持可以理解。一些准备搞整合的地方国资也趁机开始行动,比如为了打造诸如金融控股集团或者产业集团等等,它就会剥离不相关的产业并获得流动性去整合跟战略发展相关的业务,甚至这种整合也会发生在一个地方国资与另一地方国资之间。
同济大学法政学院法律系副教授刘春彦也认为,在加大基础投资建设力度的要求下,地方政府急需项目配套资金,按照要求,此次扩大内需涉及到的项目资金,三分之一需要地方负担,地方政府能够筹措资金的渠道非常有限,上市公司股权变现容易而且价格较高,成为各地方政府首选的筹资方式之一,而从投资角度来说,地方国资对有些上市公司未来前景并不看好,现在卖还有好价钱,再过段时间,可能价格会更低。
宁波国资系统一位高层人士在谈到近期宁波国资退出旗下两家上市公司股权时表示,国资退出一些并不关涉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是大趋势,这次退出是上次退出的延续,对于一些行业发展前景并不好,而且竞争非常充分的行业,国资完全可以退出这些领域。他同时表示,现在地方政府肯定都是缺钱的,转让上市公司股权是筹资的一个重要方式。
不过,最新消息显示,由财政部代发,地方债发行即将启动,这为地方解决资金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渠道,今后地方国资减持上市公司的行为或许会有所减少,更多的转让将会基于产业整合和战略布局的考虑,毕竟拥有上市公司这个壳对很多地方国资来说依然是个“脸面”。
相关链接:
“生锈”的造纸机期待新生